【推荐】企业做股权激励了,选择哪些激励对象?四个步骤!(附模型)-员工购买公司股权激励注意事项

股权激励是企业通过授予本企业股权及其相应权益(投票权、收益权),对其董事、高管人员及其他和核心员工实施的中长期激励。

企业实施股权激励,首先要想明白的就是要对哪些人进行激励。“选人”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本来没有这件事也就算了,但一旦做了,选中和没被选中的人就会产生比较,选中的人之间也会比较多和少。

被选中的人不仅能够获得企业授予的股权和权益,还意味着获得了老板的认可,相当于真正成为了“自己人”。而未被选中的人,则有可能觉得自己是“外人”,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引发内部矛盾。

因此,企业“选人”不仅要求管理者要具备“选人”的能力,选出优秀的人才,又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和合理。

本文就来谈谈如何选择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

股权激励“选人”的四个步骤

选择激励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考验管理者的直觉和经验,很容易带来后遗症,比如前面提到的心理不平衡、给了股却没起到效果,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谦启咨询根据大量咨询项目的经验,总结为四个步骤。

步骤1:基本条件初筛

首先对员工进行初步筛选,可以参考以下这些基本原则:

拥有基本的职业素养

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看好企业的未来,对企业发展有信心

在企业工作满一定司龄(工龄)

一般来说,只有在企业工作满一定期限,如两年以上,企业和激励对象相互之间才可能有真正深入的了解。

激励对象通过对企业几年时间的了解,对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和未来发展有自己的认知,才会判断出企业股权是否有价值。同样地,企业也需要时间对激励对象进行初步的考察和判断。

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激励对象是企业想要留住和激励的人,他们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影响。一般来说,企业董事(董事会成员或执行董事)、经理、部门负责人(生产、财务、研发、销售等部门)是股权激励的重点对象。

对于其他人员,只要企业认为对企业未来发展是比较有价值的,都可以将他们纳入激励对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或业务人才。

与未来发展规划的人才需求相匹配

企业应当基于未来一定时间内的规划,比如3-5年的发展规划和人才规划,针对未来确定激励对象。

步骤2:个人价值排序

1、评价岗位价值

一家企业的组织结构是由岗位构成的,不同岗位履行不同的职责,因而岗位价值就会有差别。例如部门经理和客服专员,这两个岗位都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两个岗位创造的价值一定是有差异的,所以要对各个岗位进行价值上的评估,简单说就是要选出关键岗位。

评估人岗匹配度

岗位价值高,不代表该岗位的任职者就一定价值高,还要看人员和岗位的匹配度。

例如,一个擅长社交、喜欢与人沟通的人去做一个公关或者销售性质的岗位,那么他的优势再结合岗位特点,往往会有不错的价值产出。反之,一个不善与人沟通,甚至是有些社恐的人做这样的岗位时,即使这个人的学历和能力再优秀,那么这个人的潜能发挥的空间也是有限的。

所以个人的价值应该从上述的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判断,“合适的人+合适的岗位”才是企业最希望看到的。

步骤3:人才盘点

第三步是进行人才盘点,对人才进行更加细化的识别。人才盘点有很多种方法,但要根据目的合理选择,这里我们建议用两个维度:纵轴是态度/绩效(可以根据岗位的不同进行调整),可分为高、中、低三档;横轴是能力(潜力),也划分为高、中、低三档。

形成以下的人才盘点模型:

最右上角⑨号人员的就是能力高,态度/绩效也很高的人,这是天选之子,这类人一定极少,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

中间的⑤号人员就是两个维度都居中的,这类员工就是员工中的中流砥柱,也是大多数员工的状态,他们是我们人才梯队的基石。

还有两类特殊的群体 ,一个是能力高,但态度/绩效很低的员工的④号员工,这类是潜力待开发的员工,虽然能力很好,但他绩效不好,那你可能看他是不是被摆错了岗位。还有一个就是能力或者潜力较低,但绩效很好的⑥号员工,这类员工就是技能熟练的员工,能在现有的岗位上发挥较好的作用,但未来的发展潜力有限。当然还有能力低,绩效也低的员工,这类就是问题员工了,是应该被企业淘汰的对象。

基于该模型,就可以更加立体地对人员进行评价,从而更精准地确定激励份额。比如,明星员工就是我们激励的重点。熟练员工也应该保留,但是额度要较低,因为对他们更多是基于保留,而不是面向未来的激励了。潜力员工能否进入要慎重,毕竟他们现在的绩效表现不佳,但这类员工一旦被激发,往往又有极大的可能成为天选之子。

步骤4:判断个人诉求

股权激励不能做成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而要“两情相许”,因此要充分考虑激励对象的个人诉求。不同的员工可能会因为他们实际的情况,比如年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等各种原因而有不同的需要。

比如有些员工更看重短期收益,更喜欢现金拿在手里的感觉,那么他从主观上就对股权激励不感兴趣;而有些人则愿意和企业一起成长,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并愿意付出一定的成本;企业显然要多考虑将后者确定为激励对象。当然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员工的诉求,制定出不一样的激励方案。

总结

首先,要明确评价维度和标准。既确定企业看重员工具备哪些优点,也明确了企业要求员工应该努力的方向。

其次,评价要更加客观。激励对象人选的评选更加客观、公正,企业能够给出比较合理的解释,也就更容易为员工所接受。

第三,调整优化。当候选人情况比较相似,企业难以取舍时,借助这一评估方法,可以将判断依据量化和精确化,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调整。

最后,只有当企业的需求和个人的诉求相互匹配时,激励的效果才能做到“最优解”。

三次元光学影像测量仪

光学系统测试

ogp影像仪

上一篇: 【推荐】企业值多少钱?不是看你现在有多少钱,而是别人未来能看到多少钱-银行一般的自有资产一般多少
下一篇: 【推荐】企业儒学: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社会科学报-企业发展与公司治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