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全面注册制落地实施,打新不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新股破发率的提升也让公募基金打新热情有所降温。今年以来公募的打新参与率降至83%,近五年首次跌破85%;打新获配金额在IPO融资总额中的占比降至15%,较高点回落约6个百分点。
打新参与率
近五年首次跌破85%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今年以来有4784只公募基金参与打新,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占83%,较去年末下降近10个百分点,近五年来打新参与率首次跌破85%,“全民打新”的盛事难再。
从获配金额角度,打新基金今年以来合计获配343.27亿元,在同期IPO融资总额中占15.22%,较2019年~2020年20%以上的参与比例回调了约6个百分点。
谈及公募打新参与率和获配金额占比的下降,诺德基金基金经理曾文宏表示,目前新股的破发率较高,网下打新对基金收益率的增强效果有限,公募并不是所有新股都参与。而且,全面注册制后,打新需要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日均市值都超过6000万,部分之前参与打新的基金并不满足双边市值的要求。
从新股破发率来看,近年来确实呈现震荡攀升势头。Wind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为0,打新成为“稳赚不赔”的交易策略。而从2019年开始,新股破发率逐年抬升,2022年共有121只新股破发,占比28%;2023年至今有39只新股破发,在上市新股中占比超过20%。
西部利得基金对此表示,全面注册制改革不断向前,发行价格和估值出现系统性抬升,导致大部分新股溢价发行,在市场出现震荡调整、风险偏好降低时就可能出现破发的现象。
基煜研究也认为,首先,定价机制层面,A股市场全面实施注册制,新股发行价格提高,估值上升,发行速度加快;其次,注册制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而只有业务前景较好的优质企业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此外,从市场环境来看,新股破发频繁也跟近年来市场行情的变化有关。
“全面注册制必然带来市场化定价发行,破发在目前的新股询价申购规则和市场环境下也属正常,美股和港股都是如此。”曾文宏称。
需加强研究定价能力
打新增厚策略基金或成主流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的市场环境下,打新更为考验基金管理人的研究定价能力和个券精选能力。只有在新股领域深耕的基金管理人才能获取超额收益,带来超额回报。
曾文宏表示,市场环境对基金公司定价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打新策略上要优化定价模型,细分行业分类更紧贴市场,提升主动投研能力和个券研究能力。目前看来,精选股票、参与短期,可能会对提升打新收益率有所帮助。”
基煜研究也认为,面对新股数量和破发率的提高,基金公司应提高研究能力,深入了解发行企业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信息,更好地评估新股的投资价值,提高打新的成功率。同时,过去类似无风险的打新策略可能会逐步失效,基金公司需要优化投资策略,灵活调整并加强风险控制,避免过度集中投资单只新股或单一行业,以免出现重大损失。
西部利得基金表示,一方面,新股破发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在市场调整、风险偏好较低时更容易出现;另一方面,质地一般,缺乏成长性、独特性和竞争力的新股溢价发行更易破发。因此,基金公司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通过建立新股情绪周期跟踪模型和基本面研究框架,规避新股破发,提高实际打新收益。
“制度约束下新股收益下滑趋势或将延续,以打新收益为主要策略的基金或许会陆续退出,以打新作为增厚策略的基金或成为主流。”西部利得基金相关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