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燃点新消费,作者丨晨曦
成立于2011年,宣称要投入100亿元,实现“五年万店”的全时便利店在运营9年后,惨淡收场。
5月11日上午,北京OurHours全时便利店发布了一则《“全时便利店” 停止营业告知函》,通知称,全时便利店北京区域所有门店将于2020年5月20日24点0分结束经营。
尽管随后这则消息被删除,但还是成功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
北京之外,通过美团、饿了么等线上平台查询可发现,全时便利店位于天津的多家门店均处于“休息中”。
同时,“天津Ourhours全时便利店”的微信公众号已消失,只有成都、河北、北京的公众号目前则还在正常运营中。
全时便利店的营业并非毫无征兆,据全时便利店供应商称,约在半个月之前,全时便利店就已通知其停止对天津全时便利店供货,5月9日,北京全时供应商也接到了停止供货的通知。
突然宣布停业,是新病所致,还是早有顽疾?
350家门店,净利润2.4至3.6亿元
全时便利店是北京全时叁陆伍连锁便利店有限公公司品牌,成立于2011年,后者是复华控股旗下全资子公司。
2015年,全时便利店正式展开全国布局,天津、武汉、成都、广州、深圳分公司陆续成立,同时全面启动IPO计划,根据国际知名PE公司最新测算,彼时,全时便利店整体市场估值达15个亿。
对此,全时便利店公开表示,未来五年,将投资100亿,实现“五年万店”。而在2017年,全时便利店又推出“百城百万”计划,即投资百亿元,于五年内进驻100个城市,覆盖100万个终端。
全时便利店的计划不是说说而已。
计划开始后,全时便利店在全国迅猛扩张,在国内西南、华南、华中、华东、东北五大区域跑马圈地。
据中国商报报道,截至2017年,全时便利店便超越了拥有260家门店的好邻居便利店和开出236家门店的7-11,以360家门店的数量称霸北京便利店市场。
彼时,据公开资料显示,全时便利350家可比门店的年度整体销售额约为12亿元。以20%至30%的便利店综合毛利率计算,其年利润约为2.4亿元至3.6亿元。
而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18年中国便利店TOP70》显示,截止2018年5月,全时便利已进驻成都、杭州、天津等10座城市,门店数突破600家。
门店的快速攀升,并不能满足全时便利店扩张的野心。
2020年4月,全时便利店相关负责人则公开表示,在开发方面,会保持门店数量稳步上升。在业务方面,全时便利店还将在2020年第四季尝试一些新的业务模式如前置仓,并发力商品及电商业务。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公开对未来业务展望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全时便利店便宣布北京地区停止营业。转变如此之快,全时便利店究竟发生了什么?
据新京报报道,有员工透露,全时便利店停止营业是母公司资金链断裂所致,因此,京津区域内所有全时门店将全部撤店。
但全时相关负责人则称,停止营业并非资金链断裂,而是因疫情影响严重,推出战略调整,便利店业务先收缩,停业后会有其他合作。
员工与相关人员各有说辞,真相究竟什么?
疫情影响,资金链断裂,全时便利店究竟为何停业
今年年初,疫情的出现,确实给各大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随着疫情的结束,各个行业正逐渐复苏。
具体到便利店而言,疫情的发生确实打乱了其节奏,但也有便利店凭借较高的管理水平及货源组织能力,在疫情期间保持正常运营。
而疫情之后,部分客户因为习惯的改变,或或对便利店更加亲睐。因此,有专家预测,疫情之后,一方面受客户习惯的改变,另一方面受报复性消费的影响,便利店的发展或将进入全新时代。
如此来看,全时便利店以受疫情影响,不得不关闭门店的说法,略显牵强。
相比之下,对于全时便利店停业的原因,业内似乎更倾向于是资金链断裂所致。
据燃财经报道,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从便利店行业本身来说,房租成本、采购成本、人工成本高,毛利率约20%-30%,净利率却难超5%。
据《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便利店行业运营成本快速上升,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如此,高成本,重资产的模式,成为了全时便利店随时都可能产生资金危机的定时炸弹。
事实上,早在2018年,全时便利店就曾因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一度陷入窘境。
2018年8月,海象理财爆发兑付危机,涉及7万多投资人,涉及挤兑金额15亿元,存量金额40亿元。
海象理财的兑付危机,与全时便利店有何关系?这从海象理财2018年8月23日发布的《致海象用户的承诺书》中可以看出端倪。
彼时,海象理财在承诺书中称,对于延期兑付的资金,大股东北京恒银中嘉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间接股东北京复华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诺以自有资产对海象理财承担不可撤销的代偿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复华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由复华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
至此,全时便利店与海象理财的关系逐渐清晰。
因为全时便利店的大股东亦是复华控股,某种意义上来说,全时便利店与海象理财就是兄弟公司。
那海象理财出现兑付危机与全时便利店有何关系?
据网贷天眼报道,就在海象理财公布兑付方案之后,全时便利店便被传出因拖欠供应商账款,而被断货,导致货架空置。
随后,便有消息传出,全时便利店或将出让部分股权给苏宁易购或物美等企业。
问题爆发时间相近,又为同一控股人,加之P2P领域常见的自融现象,海象理财作为P2P平台为兄弟公司全时便利店融资输血也并非不无可能。
更为不幸的是,不仅仅是海象理财与全时便利店,除此之外,复华控股旗下多家子公司都相继在同一时间被爆出现欠薪、裁员等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