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志前世今生
谈及全志科技,不得不提到一家曾经芯片业界“神话”公司珠海炬力,
全志的核心创始团队成员出身于此
。
珠海炬力公司
图片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回顾中国芯片产业和电子产业的变迁,珠海的芯片公司在当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也是如今珠海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大批台资厂商来珠海成立了IC设计公司,珠海亚力就是其中之一。
2001年苹果iPod引领了数字音乐MP3革命,亚力的全班核心人马转到珠海炬力,聚焦MP3芯片研发及生产。由“MP3之父”赵广民担任CEO,短短几年间,炬力MP3芯片的出货量突破1亿颗,年销售额从2002年108万到2004年4.6亿元,净利润高达2亿元,全盛时期炬力MP3芯片占据了全球市场的80%。2005年炬力在纳斯达克上市,但作为其中的“功臣”赵广民和包括张建辉在内的炬力大陆系高管却被“边缘化”,无缘分享炬力IPO的成果,由投资方台系高管担任要职。
“MP3之父”赵广民
图片来源:珠海电视台
关于这段历史,赵广民在采访中曾语出惊人表示:“为了上市,有时候先要拿自己开刀!”。其中纠葛不表,但是据笔者翻阅珠海炬力的招股说明书发现,包括核心创始人赵广民在内的大陆系高管没有出现在股东名单中。
2007年,赵广民从炬力离职并带走了一批大陆系炬力高管创建了全胜(珠海)微电子有限公司,赵广民任董事长,张建辉任总经理。可惜的是,创业不久赵广民在2007年7月因车祸丧生,由张建辉接棒原班人马成立了全志科技,赵广民配偶侯丽荣也一直是全志的核心股东之一。或是吸取了在炬力的教训,全志科技的核心创始人股权结构自成立至今都是较为为平均的,这在业内极为罕见。
全志科技股权结构情况
资料来源:iFinD
全志芯事回顾
成立之后,押对了平板市场爆发的全志很快迎来了巅峰。笔者大致把全志的发展归纳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2013年)是出道即巅峰期,公司在细分平板SOC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第二阶段(2014-2018年)是探索迷茫期,平板产业退潮及竞争激烈后的波折;第三阶段(2019年以来)为艰难转型期,积极布局多元化产品、技术平台。
1、出道即巅峰
创业之初,全志便延续了自炬力以来的“惯性”,主力追踪消费电子潮流。
以高清视频、模拟芯片、网络应用为重点发展方向
,致力于自主研发核心IP。2009年公司发布了第一代电源管理芯片AXP186,2010年公司年销售额便突破1亿元。
2010年,苹果IPAD发布再次引领了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的市场热潮,2011年公司发布第一代平板电脑处理器A10,2012年公司发布高清硬解码平板A系列芯片。伴随着2010-2013年期间安卓平板电脑高速发展,公司吃到了第一波蓝海市场红利,2012-2013年连续两年拿下安卓平板处理器全球销量第一的位置,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出道既巅峰,一时风头无两。
2、探索迷茫期
盛极必衰,在2015年迎来了IPO上市的高光时刻之后,随着安卓平板电脑市场的衰落,行业竞争加剧。居安思危之下的全志内部也意识到依赖平板电脑的巨大风险,前瞻性提出了围绕 MANS 【多媒体 M(Multimedia)、模拟 A(Analog)、网络 N(Network)、服务 S(Service)】路线,坚持“SoC+”和“智能大视频”策略,筹谋拓展新领域,通过多元化分散产品过于单一的风险。
好事多磨,期间,由于下游细分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全志科技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阶段。
3、艰难转型期
阳光总在风雨后,2019年以来,全志开始对内优化管理团队,果断甩卖东芯通信,对外积极扩大合作,如2020年与阿里平头哥达成合作协议,2021年发布了量产的搭载平头哥玄铁906 RISC-V的应用处理器,积极布局物联网市场。截止目前,其内部围绕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及配套的智能电源管理芯片,延伸无线通信产品和语音信号芯片,形成了稳定的芯片基础架构和产品矩阵。
全志科技SoC 产品包基础架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全志科技
资料来源:全志科技
总的来看,全志的业务瓶颈主因还是平板市场的的萎缩,转型开拓的细分市场有如OTT、看戏机、早教类产品的颓势尽显,有如车载产品的实力不足,有如智能硬件、VR的大势未至。
和它“旧主”炬力一样,以超高的市场嗅觉追逐到了“风口”,吃到了第一波早期的市场红利,但是疲于奔命的追随式创新,最终反噬了他们向中高端价值链演进的动力。
幸运的是,作为目前国内体量相对较大的企业,全志还经得起“敲打”,通过重新聚焦的自身在高清视频处理及系统架构方面的深度积累,不断挖掘AIoT、汽车电子等多个潜力赛道。
从其生态圈可以看到,在核心底层架构,积极打造自身IP核,与阿里平头哥合作开发RISC-V应用;在终端方面,与科沃斯、石头机器人、BATJ(百度、阿里、腾讯及京东)、海信、长虹、创维等智能家居领域头部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长安、上汽、一汽等车企及佛吉亚等零部件厂商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未来犹可期。
资料来源:芯八哥
写在最后
总的来看,全志的问题不单纯是企业自身的原因,一定意义上也是整个珠海乃至于中国几万家IC产业的缩影,从MP3、智能手机、平板,再到智能手表,以苹果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引领了一轮接着一轮的浪潮,为全志为代表的后进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模仿的样板。
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起飞;浪潮退却后,后发企业的劣势就此凸显。炬力随MP3的落幕而式微,瑞芯微随复读机的消亡而挣扎,全志随平板的竞争而迷茫。
幸好,海思的案例告诉了我们,
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但不能只会“粘贴”
。
#全志科技#
#芯片#
#半导体#
#电子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