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花6~8元都不能帮手机充满电,
每24小时封顶40元,总封顶99元?
共享充电宝价格上涨,
性价比越来越低,
已成为大家“吐槽”的话题,
甚至有网友称共享充电宝为“价格刺客”,
广州主要商圈的情况如何?
近日,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进行了实测。
主流共享充电宝
起步价3元~4元/小时不等
记者连日来走访主要商圈发现,目前,主流的共享充电宝租赁价格
一般在每小时3元至4元不等,
具体来看,有的按2元/30小时计算,不足30分钟按30分钟计算,
每24小时封顶40元,总封顶99元
;有的则按3元/1小时计算,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算,每24小时封顶30元,总封顶99元。
广州街头的共享充电宝
“90后”王小姐对记者表示,早年用共享充电宝帮手机充满电,是2元~3元的事情,遇上做活动,甚至试过0元。如今只是帮手机充一下电,
6元、8元是“家常便饭”,有次试过结算是10元,还没充满。
记者随机翻查过往消费记录发现,2020年、2021年,一品牌共享充电宝
每半小时价格约为1.5元,每24小时封顶20元。
2022年开始至今,在不同地点使用同款共享充电宝,价格就有不同,有的价格是3元/小时,不满60分钟按60分钟计算,每24小时封顶30元;有的则涨到2元/半小时,不满30分钟按30分钟计算,每24小时封顶40元。
服务跟不上涨价的速度
价格高了,服务跟上了吗?
不少消费者跟记者“吐槽”,
现在花6~8元,都不能帮手机充满电,只能是“急救”,快充不起了
。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在手机快没电时,才急着找充电宝。记者实测发现,使用市面一款主流共享充电宝帮iPhone 14 ProMax充电,约1小时能从78%的电量充至90%的电量,花费6元。
据杭州市消保委一项调查显示,84.7%受访者觉得近几年充电宝的计费价格上涨厉害,56.0%受访者表示遇到过在不同场景收费标准不一样的问题。26.7%的受访者表示共享充电宝存在未明示或未经同意,过度收集并传输个人信息的问题。
充电宝的“性价比”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市民周女士就对共享充电宝“一言难尽”的充电速度表示不满。“这些共享充电宝跟自己买的不太一样,
总是感
觉
充
电速度很慢
,充了半天只充进去一点点,不还吧等于用户花的钱越来越多,还了吧感觉自己根本没充多少。”
市民杨女士也认为,自己
用完了充电宝的全部电量,结果手机只充进去了30%的电量
,如果开着视频、地图导航之类的大应用,充的速度可能还赶不上掉电的速度。“有一次我在餐厅租借了一台充电宝,结果饭都吃完了才充进去了10%,才出餐厅门,连出租车都没打上电就掉完了,等于白扔了一笔钱。”
部分共享充电宝异地归还不方便
记者了解到,有的品牌的共享充电宝,
非同一地方归还时不方便,甚至容易产生高额的费用。
“我此前试过在某商场借了共享充电宝,一直充着,回到家附近,突然发现找不到归还的地方。第二天归还时,显示使用时长28小时58分,共收了45元的费用”,消费者赵女士回忆起仍感无奈,
“为了手机充电,竟然花了45元”。
记者在走访期间,亦遇到类似情况,离开租借的区域后,想归还时,发现周边没有该品牌的充电柜,寻找一段时间,同品牌充电柜都满了,无法归还。随后,记者只能跟客服沟通,客服表示,订单暂停计费24小时,在此期间费用不会增加,但需要24小时内归还,如超24小时未归还订单会正常计费并算上这24小时的费用。
幸好,记者在一地铁站内找到归还的充电柜,结算下来,花费了6元(不到两小时)。但下次若再租借使用该品牌充电宝,恐怕只能“原地借原地用”,担心上述情况再出现。
为何共享充电宝能贵到“刺人”?
业内人士表示,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上涨并非最近的事情,为何大家近来感受强烈,
其中一原因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给的补贴少了
,
这个行业过了“烧钱”抢客户的阶段,企业要讲求利润。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因为涉及到了直营点位和代理商点位,共享充电宝其实没有统一的价格,早在2017年,行业里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给商家分成或入场费的做法。“为了占领市场,不得不给商家分成。”据透露,目前,
对于小商家,充电宝企业采取的多是分成模式。竞争之下,提升对用户销售的最终价格也是最直接的手段。
面对共享充电宝性价比越来越低,部分消费者有自己应对的方式,“就自己带充电宝,虽然背着有点重,但不会担心价格”,消费者李小姐告诉记者,此前共享充电宝便宜时,没有随身携带充电宝,今年开始,又重新将充电宝“放回”包里。“现代人手机经常需要充电,即使一次几块钱,算下来也就不少钱了”。
网友评论
你怎么看?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文静
部分来源:钱江晚报、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