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2022年的进度条已经过半。站在仲夏7月的年中时刻,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7月22日,浦银安盛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会邀请多位投资大咖,一同交流探讨对于市场的长期展望。
浦银安盛基金首席投资官吴勇先生在会上发表他对中国经济的精彩见解。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各位投资者下午好。很高兴通过这样的形式与大家一起交流。
记得我们上一次在策略会上相聚还是半年之前,正值大家共同喜迎虎年新春的时候。不知不觉,现在已经是炎炎盛夏,又到了我们为2022年下半年规划,甚至为更长时间的投资进行展望的时刻。
过去的半年,可以说是挑战重重、峰回路转。从俄乌战争、各地疫情到美国超预期加息,国内外重大事件频发,对经济和股市都带来较大冲击,这是我说的挑战重重。但是从股市的角度看,市场却并非一点机会也没有,A股以4月末为分界点,走出了一个先大跌、后快速反弹的格局,结构行情走得非常强劲,可谓是峰回路转。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满怀信心。
第一个信心,来自于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动能的信心。
中国经济目前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巨大的经济体量、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就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给了中国经济强大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个信心,来自于对中国政策、财政、货币等经济调节能力的信心。
客观上说,过去三年的疫情确实对中国经济提出了较大的考验和挑战。但是从中我们也看到,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经济调节能力。
从全国的疫情联防联控,到及时的经济刺激政策,到经济结构调整的坚定推进
,虽然疫情确实造成了社会巨大损失,但
整体保持稳定,核心产业动能强劲,长期趋势可期。
第三个信心,来自于对中国在创新产业方面的信心。
过去十年,我们可以发现,
中国从没有缺席任何一个世界核心科技赛道
。从智能手机的全产业链崛起,到5G的全球领先,到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到光伏行业的核心地位,中国在创新产业方面的发展已经形成整体趋势,是一种全产业链竞争的优势,
从资本投入、科技研发、上下游制造到终端销售,我们都看到一大批中国优质企业涌现出来
。
基于这样的长期趋势,我们
对于A股的长期配置价值充满信心
。可以说,在全球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长期趋势下,
中国资产依然是全球最具投资价值的资产之一,而A股资产则是中国资产中最具投资价值的资产之一
。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
股票投资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市场总是出现大大小小的波动和调整,
行业和公司也越来越多,把握投资机会的难度也在提升
。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公募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
近十年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专业机构展现除了优秀的投资能力,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解决方案。根据wind数据,
截至2022年6月30日,过去十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累积回报为225.9%,相较沪深300指数实现143.7%的超盈。
这就是
公募基金整体专业投资能力的一个体现
。
用长期视角看投资,用专业精神做投资。
根据海通证券的数据,浦银安盛权益短中长期投资业绩均取得较好的行业排名,
过去一年、过去三年、过去五年、过去十年均排名行业前1/2
。这样的表现,与浦银安盛长期以来在投研能力建设、投研梯队建设和产品创新领域的努力分不开。目前,我们在
成长策略、均衡策略、价值投资策略、绝对收益策略、FOF、指数量化
等各个方向均有不少优秀产品布局,中生代、新生代基金经理逐渐崭露头角
,
在周期、新能源、医药、消费等核心赛道上建立了较强的研究实力,为长期表现打下基础
。
数据来源:《海通证券: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截至2022-06-30。浦银安盛过去1年、过去2年、过去3年、过去5年、过去7年、过去10年权益业绩排名同类基金管理公司分别为53/155、44/140、38/131、42/107、64/81、26/67。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基金管理人承诺将本着诚信严谨的原则,勤勉尽责地管理基金资产,但并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前,请务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如需购买本基金,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2022年基金二季报#
#基金#
#股票#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