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以红十字精神助力新时代教育事业北京仁爱基金

当前中国教育面临“三个如何”问题,即如何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如何让家境贫寒的孩子享受公平教育,如何让众多双亲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子女学习的家庭无后顾之忧。中国红十字会事业发展中心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直属单位,多年来一直紧紧围绕解决“三个如何”问题,助力公益教育事业。

20年前,中心成立扬州世明双语学校,弥补了当地全日制、寄宿制学校的空白。2003年,中心又创办了公益民办校北京拔萃双语学校,进一步发展红十字特色教育。多年来,我们坚持为人民办教育导向,尽力资助欠发达地区办学和贫困生入学,逐步形成具有红十字教育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打造“拔萃教育”品牌。

解决好“三个如何”问题,首先要确保教育质量。多年来,中心不断优化办学理念、提炼办学特色,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引进优秀青年教师,着力培养校领导班子成员。中心明确了“聘招结合,新老结合,内外结合”的选人用人原则。例如,在初办扬州世明双语学校时,我们聘请了一批熟悉教学业务、富有管理经验、教育理念先进的资深退休老校长,分别担任总校和各部校长;聘用一批业务精、能力强、敬业爱岗、具有高级职称的知名退休骨干教师,分别担任各学科把关教师;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专家组来校测试,招聘一批优秀高校毕业生作为后备力量加以培养。

在育人特色上,中心坚持弘扬红十字精神,将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起来、与中国公益教育实际和素质教育目标结合起来,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红十字会特点的现代公益教育之路。“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既是红十字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十字教育活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感恩,在感恩中学会爱国、爱党、爱他人。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公益学校各学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道社会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走访特教学校聋哑生、慰问福利院孤儿及老人。

艺术教育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心开展公益教育的显著特点。中心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以美益德,以美健体”理念,督促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小记者站、话剧团、发明之家、疯狂英语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扬州世明双语学校“小天使民乐团”多次在市、区获奖,并荣获扬州市“百家社团”称号。该校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办艺术普及班,学生可学习专业艺术知识,每年举行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从2015年开始,中心还创办了博爱艺术培训班,秉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原则,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以开拓学生眼界、挖掘他们的潜能。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事业发展中心一直奔跑在助力教育公平的道路上。多年来,扬州世明双语学校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免除了400多万元学费,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发放数十万元奖学金;北京拔萃双语学校实施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红萃生”助学计划,招收家庭困难、品学兼优学生免费就读。截至2017年,两校已资助2200余人次,资助金额1500余万元。

从2013年起,中心协调社会爱心企业及人士,不断提高资金募集能力,先后设立江上青教育基金、仁爱基金、红十字文化发展基金等若干专款专用基金,共筹得公益资金14040.22万元,支出4063.86万元。利用专项基金,中心共培训了西藏、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偏远落后区县的90位小学校长;在江苏省仪征市、安徽省泗县、湖南省衡南县、甘肃省甘南州和云南省红河县捐建了5所“拔萃公益小学”;资助、奖励品学兼优贫困生及优秀教师共3527名。2017年,中心协调北京拔萃双语学校与企业合作建设晋江拔萃双语学校,协调扬州世明双语学校与贵州贵阳乌当区合作建设振新幼儿园暨拔萃幼儿园,为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孩子提供免费教育。

经过多年辛勤耕耘,中心支持的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北京拔萃双语学校荣获“北京市优秀民办学校”“北京市中小学文明校园”“北京民办教育社会公益评选优秀单位”等称号,扬州世明双语学校荣获“全国素质教育榜样学校”“江苏省红十字示范校”等荣誉。

(作者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报》2018年08月29日第3版

测量仪器 上海

测量仪器上海

光学测量公司

上一篇: 【推荐】以私募基金名义实施犯罪警惕私募非法集资私募基金众筹
下一篇: 【推荐】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宝盈鸿盛债券基金1月20日将发行鸿盛基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