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以法治力量建和谐壮乡广合一个月工资多少

2020年12月4日,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在县芦笙广场开展宪法日宣传活动。图为司法工作人员向群众讲解民法典知识。龙林智 摄

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法治力量浸润人心,公平正义可感可见……让法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融入增进民生福祉的各个领域,是法治社会的题中要义。近年来,我区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采取更多更有效的举措,提高社会法治化水平,努力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

民法典走进百姓生活

伴随着新一年的到来,民法典正式开始实施,广西和全国各地一样,走进民法典时代。

1月4日,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河池市金城江区人民法院适用民法典成功调解了一起物权确认纠纷案。早在2017年,邓阿婆就出具声明,承诺自愿将其与丈夫程老伯(已去世)共同拥有的位于河池市某处的房产份额无偿赠与长孙程来(化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28条的规定,程来作为其父的代位继承人,拥有此处房屋75%的份额,但对于余下25%份额的权属问题,程来与叔叔、姑姑未能达成一致,他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房屋所有权。经过法官从法、理、情三个方面的耐心细致调解,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叔叔、姑姑自愿放弃本案涉及的房产继承权,程来分别向叔叔、姑姑支付2.5万元。承办此案的法官卢画说遗产本是逝者留给亲人的一份慰藉,但处置不当有可能成为亲人间矛盾的导火索,所以办理此类纠纷案件,更应注重“情法兼顾”,在依法办案、释法明理的同时动之以情,促进当事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共情,从而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

“公平、诚信、自愿、公序良俗……民法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张辉认为,法院在开展民事审判时,要严格按照民法典条文的精神内涵,主动回应人民关切,对社会高度关注、公众存在模糊认识的案件,加强裁判说理,厘清争议点,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法官谢素恒亦认为,民法典对原来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9部法律进行了编纂,回应当下热点问题,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条文进行了修正,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以顾客在商场突发疾病为例,如果商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不存在过错——民法典明确约定,商场无须承担赔偿责任;但是之前根据侵权法第24条,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决被告对原告进行补偿。民法典对公平责任条款进行了修改,意味着法院将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而不能根据所谓的“实际情况”来适用公平责任,这就极大限缩了公平责任的适用,既防止了公平责任被滥用,也减轻了法官在适用公平责任时酌情裁量的压力。

“作为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我注意到民法典对业主共同决定权如何行使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而物权法则是要求过半业主参与,参与人数多了意味着决策更加民主。但是这样一来,对业主委员会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今后我们将加大对小区公共事务公开和公示的力度,接受全体业主的监督。”南宁市青秀区凤和花园业主委员会主任骆南华说。

广西广合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张亚军认为,民法典为民事主体的各类民事活动设定了行为规范和基本遵循,是民事主体解决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今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将会越来越离不开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

法治信仰浸润人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民法典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怎样才能让这些法律法规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让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法治宣传教育是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基础性工作。我区把普法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普法教育的载体和抓手,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在民族地区编写“双语”教材和读物,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律的浸润和感染。

2020年年底,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司法局邀请演出团队到县内桐木镇、长垌乡等乡镇开展“宪法进农村”法治宣传活动,寓教于乐,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现场向群众发放宪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扫黑除恶、平安建设、民族团结等宣传品、宣传资料。

钦州市灵山县司法局则联合相关部门到企业开展普法活动,向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解读劳动法和合同法,宣传普及民法典、禁毒防艾、法律援助和公证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管理,告知企业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崇左市法院系统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诉讼服务,通过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等送法下乡,努力把纠纷化解在初期、化解在基层。

…………

在普法活动中,我区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好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文化的共通性,增强宪法精神、法治元素与地方文化要素的黏度。如今,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已被融入山歌、采茶剧、牛娘戏及粤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表演形式中,通过法治文化传播传承,引领群众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营造浓厚的社会法治氛围。

“群体性械斗是违法行为,容易导致人员伤亡,对双方都没好处,我们希望由政府出面进行调解。现在是法治社会,打死打伤人是要坐牢的,犯法了谁也逃不掉,我们希望通过协商来解决。”2020年8月的一天,桂林市平乐县青龙乡白竹岩村村民代表主动到青龙司法所请求调解与向阳村因修路引起的土地纠纷问题。调解小组组织双方代表座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从法律、情理、宗族、毗邻而居等方面做调解工作。得益于村民的守法用法意识,这场土地纠纷最终妥善解决。

和白竹岩村民一样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还有玉林市容县容州镇周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苏慧。44岁的苏慧从2013年开始便在容县某公司务工,2017年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尚在读书的3个孩子,全靠她务工维持生活。公司从2018年8月开始停产,拖欠本企业21名员工劳动报酬和生活费近15万元。苏慧等21名员工依靠容县法律援助中心帮助,追讨回被拖欠的工资、生活费共14.7万元,其中苏慧追回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共11851.3元,“还是要依靠法律才能拿回工资,谢谢你们”。苏慧对容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秦毓键感激地说。

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公平正义

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法律唯有被实施,才能体现其权威性,才能真正被人民群众信仰和遵守。

今年1月11日,百色市右江区汪甸乡汪甸村村民凌某某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内容为“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2021年1月29日凌晨实行广西全区封城”的谣言,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凌某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特殊时期,特别考验个人的法治素养。凌某某造谣的背后,反映的是他法治意识淡薄,不了解造谣的后果,无知者无畏,其结果必然是受到法律的惩罚。”自治区法学会副会长韦军说,生活中基本的法律知识,应当铭刻在每个公民的内心。

依法打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2019年11月25日,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李兴勇等24名被告人涉嫌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拐卖妇女、儿童罪等罪一案。几年来,以李兴勇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称霸一方、争夺地盘、逞强斗狠、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动真格、除真患,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区累计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500个,其中排查整顿宗族和黑恶势力干扰渗透的村87个,累计审查村干部11.8万人,依法依规清理村干部2182人,查处涉黑涉恶村支书18人、村干部81人、农村党员122人。根据自治区统计局民意调查中心调查统计,2020年第三季度,全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调查满意度达96.29%,对政法队伍执法满意度达91.72%,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8.19%,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我区在建设法治社会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短板,今后可以从提高群众法治素养、增强普法针对性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自治区法学会副会长韦军说,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蹴而就,建设法治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持续努力,八桂大地必然法治人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记者 熊春艳 通讯员 卢光艳 阚媛)

影像测量仪厂商

ogp-cnc光学影像测量仪

上海三维影像测量

上一篇: 【推荐】以案释法银行卡被盗刷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盗刷多少构成犯罪
下一篇: 【推荐】以港兴城港城共荣A330起降费是多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