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很容易被忽悠的,特别是涉世未深的人,对世界充满了理想主义,总是觉得世界是好的。实际上,世界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而人是主观的,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关心他人的好坏。
骗子大凡要骗人,总是先树立一个为别人好的幌子,吸引别人。比如不少炒股的大V吹票,吸引散户和粉丝购买,等把股价抬高了,自己卖出股票盈利,散户被割韭菜。机构的各个基金也经常相互抬轿子,基民被割韭菜。在炒股行当,骗子忽悠人的手法有两个,一是技术分析,一是价值投资。正好和炒股的两个理论相同。
用技术分析骗人的手段,不外乎就是xx进入主升浪,xx指标显示超跌,xx指标开始反转,然后劝人赶紧买入吃肉。大部分承诺是一周赚个20%,野路子会承诺连板涨停。用价值投资骗人的手段,基本上就是xx是个好公司,有xx样的护城河,有xx的品牌,客户粘性高,产品竞争力强等等,都是商学院的教材中抄过来的词语。大部分骗子承诺的都是三年五倍,十年十倍之类的收益。从这一点看,价值投资的骗子画的饼比技术分析的骗子要大多了。
之前的文章一直在说一个道理,投资如果要取得长期持续的盈利,必须得靠科学的体系。这意味着,应该尽量减少艺术的成分,虽然投资因为准确性很差更像艺术。这就像一个人想要以弹钢琴为生,要想活下去,先要学会谱曲、钢琴指法等基础;想要以绘画为生,先要学会明暗、调色、素描等基础。这能保证即使不成为一个大艺术家,至少开演唱会给人伴奏,开绘画展览给人捧场,是没问题的。最不济,当老师,甚至摆摊,也是能养活自己的。
证券投资也一样,学会财务分析、工商管理、逻辑等基础,就具备了基础的科学体系。再配合客观的数据和可观察的行为,就能取得长期可持续的盈利了。价值投资有逻辑,但是太虚幻,没有可以落地实操的规则(格雷厄姆的烟蒂法相对来说更好一些);技术分析规则明确,但是太无厘头,没有逻辑和道理(量化的背后可能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下面以招商银行为例,讲解一下科学的证券投资体系是什么样的。
1、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面和交易面。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没有了,逻辑上所有的因素都可以归入基本面和交易面。科学的体系就是要保证影响因素已经穷尽可能,全面而没有遗漏。基本面就是公司的好坏,交易面就是买卖双方交易的态势。基本面好的公司交易面可能不好,比如招行、伊利等,因为市场认为未来发展不好,卖方多于买方,股价仍然会下跌。
基本面分析是为了解答某个公司的价值几何,对买卖来说,提供的是底价信息。低于这个价,可能就没人卖了,所以底价大致就是股价的底部。交易面分析是为了解答某个公司的买卖时机问题,看到心动的底价并不一定要立马入手,买得价格越低,未来的收益会越高。基本面提供了保底收益,交易面提供超额收益。
有时候基本面是影响股价的关键,有时候交易面是影响股价的关键,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分。比如目前的招行,基本面是没问题的,但不是最关键的。交易面才是影响股价走势的关键原因。
2、基本面分析主要研究公司如何赚钱,比如招行,是通过借贷业务和提供交易中介服务获得收入。其中借贷业务占比60%,中介手续费业务占比40%,所以这里的赚钱关键还是借贷业务。于是我们就应该重点分析借贷业务的影响因素,比如息差,比如资产总额,比如资产质量等。顺着赚钱的思路,层层分解分析下去。那到什么程度是个头呢?
很多财经分析的大V针对某个行业和某个公司,分析的非常深入,有时候甚至知道CEO一举一动。实际上,分析得过分细致,对于投资股票,意义并不大。一方面,分析过深,逻辑链条已经很松散了,没法进行逻辑推导。比如马云xx天开了一个什么会,对阿里巴巴的价值影响不大。即使有影响,也是猴年马月的事情。另一方面,大部分细致的分析都是猜测、主观的,无法作为依据。比如招商银行,逾期率是更好的一个指标,不良率就更主观,然后三阶段模型、减值测试等更技术的分析,对投资的意义更不大了。
所以,分析的程度,一是要与赚钱的逻辑紧密相关,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客观和可观察。超过这个程度,分析虽然看起来更专业,但性价比和意义反而不大了。
基本面的分析主要是看公司怎么赚钱,是不是赚大钱,能不能长久得赚钱。但招行目前的股价跟基本面关系不大,谈基本面无法解释股价变化,还是交易面的影响因素大一些。那交易面是什么样的呢?
下篇接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