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1个月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有关协会组织和企业纷纷发出制止餐饮浪费的倡议并采取具体措施。北京云创网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分析报告表明,在关于“餐饮浪费”的议论中,一线城市的平均提及量远高于其他级别城市,吃播和米饭分别是提及量最高的食物浪费场景和食物种类,餐饮浪费的主要原因是“好面子”的待客传统,网民对“分餐制”的正面评论占比最高。
8月11日至18日,互联网上共产生与“餐饮浪费”相关的信息82.5万条,日均传播量约10万余条。8月14日出现传播高峰,主要因为“袁隆平爷爷让咱吃饱可没说要浪费”“央视批有的所谓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等新浪微博话题获得大量传播,阅读量共计超13亿次,讨论量超10万条。
境内外新闻媒体发布多篇报道,将我国餐饮浪费现象长期存在、制止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归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好面子”的待客传统,二是打包“嫌麻烦”、打包费贵,三是饭菜难吃,四是计量模糊让消费者难以适量点餐。
数据显示,在各方制止餐饮浪费的倡议或措施中,立法最受舆论关注。在“分餐制”方面,网民表示“分餐制”很有必要,能有效减少大型宴会中的餐饮浪费,希望饭店能认真落实。
针对舆论反映的餐饮浪费现象、原因,以及网民对制止餐饮浪费诸倡议或措施的态度,分析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重点整治一线城市和吃播行业的餐饮浪费现象。一线城市的商务宴请等大型聚会发生较为频繁,排场大、浪费多,吃播行业不少主播采用假吃、催吐等浪费食物的方式博取眼球,形成不好的社会风气。应将一线城市作为重点整治城市,将直播行业作为重点整治行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餐饮浪费。
二是要求供餐方推广网民正面评价较高的供餐方式、提供健康可口的饭菜,以及廉价的打包服务。
三是做好文化道德宣传和引导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风尚。舆论反映“好面子”“讲排场”的待客传统是我国餐饮浪费的主要原因,对此,应从观念和待客文化上作出改变,引导民众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
□李 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