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病例会不会二次感染?有没有后遗症?国家卫健委回应
1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重点人群和社区组织的健康防护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健委:
有信心、有能力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疫情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卫生健康系统一直把防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派出工作组,对各省防控措施进行了检查指导。将继续加大督导力度,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细落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米锋指出,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建议对中国采取旅行和贸易限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已经采取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有信心、有能力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疫情。希望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并与中方一道,按照《国际卫生条例》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共同做好疫情防控,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回应热点
问:老年人疫情防控措施应该尤其注意什么?
中日友好医院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呼吸4部主任詹庆元表示,第一,家人要更加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保持通信畅通。同时要常备体温表和口罩。早晚测体温,出门戴口罩,日常要洗手。
第二,尽量减少外出,同时避免各种聚会。要远离有咳嗽和发热的人群,建议大家在不受凉的情况下尽量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
第三,对于行动不便和交流有困难的人,家人要更加关心他的体温、饮食、睡眠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问:在北京和其他一些大城市中,社区层面上是否有足够的卫生专业人员以及人力资源来确保防控工作的有效性?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表示,将着力就以下六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
一是引领到位,把各项防控措施覆盖到户,落实到人。二是动员到位。三是排查到位。四是监测到位。加强发热和症状监测,追踪督促其居家医学观察14天,有需要的社区可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协助固定场所,对相关人员就近开展集中医学观察。五是暖心到位。六是宣传到位。
陈越良表示,倡导运用信息手段来达到“六个到位”的要求,比如通过社区QQ群、微信群、APP,建立起自己的社区防控群,共同商量解决社区中共同关切的事儿,同时还要运用好政府服务热线,及时收集社区居民的诉求。
问:最近治愈的病例与日俱增,他们有没有二次感染的可能,会不会留下后遗症?治愈的人有哪些注意事项?
詹庆元表示,从一般的病毒感染规律来看,病毒感染之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抗体,对人体产生保护作用。但是有的抗体可能持续时间没有那么长,所以这些已经痊愈的患者还是有再感染的风险。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临床上发现,主要还是累及肺,对轻症的患者应该没有后遗症,但是对于重症患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遗留一定的肺的损害,比如肺纤维化。从临床经验来讲,肺的修复能力是非常强的,绝大部分的肺纤维化都是可以修复的。
已经治愈的患者仍然要注意防护,同时要注意防治感冒。另外要加强康复,初期可以在家里做适当的活动。随着体力的恢复可以增加活动量,活动量大小以没有明显的疲劳感为准。同时,还要注意心理的疏导和康复。建议所有的病人定期到门诊进行随访复查,包括肺功能、CT,便于长期管理。
问:随着返程高峰的到来,在社交平台上,一些城镇和社区也发出了通知,劝导外地人员不要返程,如何正确引导这种现象?
陈越良表示,假期即将结束,外地返程人员会不断增加。中国有3亿流动人口,我国的发展离不开流动人口。外地返程人员回到工作驻地,也是为了尽快投入工作,有的可能是为了尽早投身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中去,为打赢防疫阻击战做贡献,因此不宜搞一刀切。防控严格落实,病毒必须隔离,但人心不能疏离。建议村和社区采取更加符合现实情况的措施,比如提前与外地租户联系,对可以暂缓返回工作地的,可以协商一致,暂缓返回。对确需返回工作地的,做好登记统计,向有关部门报告,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协调固定场所对返程人员开展集中医学观察,并将其纳入重点关心人群,加强发热和症状监控。
问:如果家里有老年人出现了发热等特殊状况,想要到医院的发热门诊,但又担心本身不是肺炎却又被传染,怎么应对这样的状况?
詹庆元表示,所有的发热门诊对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有充分的考虑和安排。目前就诊流程是,第一,所有患者到了发热门诊都要求戴口罩。第二,对需要排查的患者,会安排专门的房间,保证与其他的发热患者分开。第三,在每一位患者排查完之后,会对房间进行消毒。第四,如果有疑诊患者我们会尽快收治到特殊设计的隔离病房,或者按要求转到定点医院,也能保证与其他发热患者完全分开。因此,目前发热门诊从流程上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病人和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问:春节假期就要结束,北京的各大医院也将迎来群众日常的就诊高峰,请问医疗机构如何既保障广大患者的正常就诊,又做好发热门诊的筛查?同时做好疫情防控,避免疫情蔓延扩散?
詹庆元表示,通过医院的公共平台和病友之间的微信群,给患者或者家属发布一些信息,比如告知他们,如果没有紧急情况,就暂缓到医院。需要定期开药的病人,可以就近到社区开药。各科室适当增加预约号号源,控制诊间加号,防止病人聚集。另外,按预约挂号的时间错峰就诊。再就是开通在线的咨询服务。对于门诊,如果病人到了门诊,各个门诊入口都有红外体温计,对发热患者进行筛查,如果体温超过37.3度,我们会建议他到发热门诊。采取分时段就诊的方式,设立等候区,并且保证一个人一个诊室,诊室里面都有良好的通风。在各个诊区之间设置了各种手卫生设施,卫生间配备了足够的洗手液,对诊疗的环境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以及医疗器械包括血压计、听诊器等进行定时清洁和消毒。如果有发热的或者是咳嗽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会立即停止他的门诊。
问:对于独居、空巢、农村留守的老年人,以及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群体,他们的健康和生活情况我们能否及时全面的了解并给予适当的帮助?疫情发生后,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场所目前又采取了哪些比较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否做一些介绍?
陈越良表示,我们在印发的紧急通知中强调对承担隔离治疗任务的医务人员家庭、有成员接受隔离治疗的家庭、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且子女亲属已接受隔离治疗的老年人等,加强关心帮扶,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加强养防控是养老机构目前的首要工作,也是2020年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首要工作。民政部在1月28日下发了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指南第一版,对养老机构做好疫情防控提出了七个方面45条措施。总的来讲,外控输入,内防感染。要求养老机构建立疫情防控领导机制,必须尽快完善和启动应急预案。尤其要加强输入管理,减少养老机构不必要的人员进出,也提醒家属减少探访等,尽量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对老人进行探访和慰问。目前,各级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正在贯彻落实指南,做到每个养老机构应知应会,逐项落实,全国现在将近4万家养老机构总体防控情况是平稳的。
问:老年人在家里很长时间的话,多少会觉得有点憋闷,可不可以每天短时间地出去进行户外活动,比如散散步,或者戴着口罩跳广场舞?
詹庆元表示,短时间公园散步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避免到人多的地方,要正确佩戴口罩。去公园尽量不与其他人聚集交谈,来回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以后要洗手,可以用含醇的洗手剂或消毒剂进行消毒。广场舞建议先别跳了,因为可能会增加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因为跳舞时氧耗量明显增加,戴着口罩跳广场舞更加容易缺氧,尤其对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比如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脑动脉硬化的患者,戴着口罩跳广场舞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建议大家等疫情控制以后再跳广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