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标准DB29-164-20132、无锡广凯精密机械科技取得一种铝阀体加工用定位装置专利,使铝阀体限位固定效果佳3、铝合金门窗加工工艺详解(干货)
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标准DB29-164-2013
3.1.6 正常使用条件下,中空玻璃的使用寿命不低于15年。
3.2.1.2 塑钢门(含平开、推拉)用主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不应低于2.8mm;塑钢窗(含平开、推拉)用主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不应低于2.5mm。
3.2.1.3 塑钢平开窗应采用65系列和65系列以上的四腔体及以上的三道密封型材。
3.2.2.2 铝合金门窗主受力部位基材的最小实测壁厚:门不小于2.0mm,窗不小于1.4mm。
3.2.2.3 铝合金门窗隔热条穿条式最小宽度不小于24mm,浇注式不得小于22mm,不得使用PVC条。
3.2.2.5 铝型材表面处理应满足:
型材表面处理
3.3.2 塑钢窗用钢衬采用Q235钢,钢衬的实测壁厚不应小于2.0mm。内外表面热镀锌处理。
3.3.3 塑钢窗料长大于450mm时,就需要加钢衬,钢衬距型材端部为15mm。
3.3.4 塑钢窗钢衬固定用自攻自钻钉不得小于3个,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距型材端头不应大于100mm。
3.3.5 钢用钢附框实测壁厚不应小于2.0mm,其用Q235制成,表面热镀锌处理。镀锌膜厚不小于55um。
3.3.6 依据型材宽度及窗外披水板安装要求,可自行设计附框形状,但最小截面尺寸不应小于40x20,钢附框内应填充保温材料。钢附框可采用阻燃型钢性插件现场组装。
3.4.2 推拉门窗用毛条应采用平板硅化加片型。
3.5.3.1 双玻璃中空玻璃(真空玻璃)间隔层厚度不 应小于12mm,三层或四层玻璃不应小于9mm。
3.5.3.4 隔热型铝合金门窗应采用LOW-E中空玻璃,或真空玻璃、三层玻璃或真空中空复合型玻璃。
3.5.5 玻璃周边安装 的承重或支撑垫块,应选用邵氏硬度70A-90A的硬橡胶或塑料。其长度为80-100mm。宽应大于玻璃厚度2mm以上。厚度应按玻璃与框的间隙确定,并不应小于3mm。
3.5.6 玻璃与槽口之间的配合间隙:
4.1.3 住宅建筑外窗开启扇不应是外开,其它建筑宜采用内平开形式,采用塑钢窗或玻璃钢窗时,铰链应采用角部铰链。7层及7层以上严禁采用外平开窗。铝合金采用外开形式时,7层及7层以上应采用上悬开启形式,并应设置限位支撑。
4.2.1 门窗物理性能要求:
天津对节能的要求:
天津市要求
天津市要求
天津市要求
参考其它地区
4.4.1 门扇高度大于等于2米时,安装铰链的数量不应小于3个。
4.4.2 下列部位的玻璃采用安全玻璃:
4.4.4 平开窗的开启扇,宽度不宜大于0.6米,高度不宜大于1.4米;推拉窗开启扇,宽度不宜大于0.9米,高度不宜大于1.5米。
4.5.2 开启边大于0.9米的窗扇、塑钢平开门扇锁闭点应采用两点或多点传动锁具。
6.2.1 建筑门窗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在砌体上安装时,严禁采用射钉固定。
6.2.5 金属披水板的厚度不得小于1.5mm。玻璃钢披水板的厚度不得小于1.5mm。
附录C:披水板的要求
附录E,外窗配置对应物理性能:
塑钢窗
铝合金窗
无锡广凯精密机械科技取得一种铝阀体加工用定位装置专利,使铝阀体限位固定效果佳
金融界2024年11月2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无锡广凯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铝阀体加工用定位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22060280 U,申请日期为2023年12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实用 新型公开了一种铝 阀体加工用定位装 置,具体涉及铝阀体 加工领域包括工作 台,所述工作台上端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 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一侧套接有气 杆,所述气杆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外壁固定连 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一侧通过套筒固定设置有限位 块,所述电动推杆一侧固定连接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外壁环 绕连接有缓冲弹簧,且阻尼器与缓冲弹簧固定安装在套筒内 部。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对铝阀体内部进行限位, 使其限位固定效果佳,使得其实用性增强,通过设置有电动推 杆,便于对限位块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其对不同尺寸的铝阀体 从内部进行限位,使得该装置适用范围更广。
本文源自金融界
铝合金门窗加工工艺详解(干货)
一、(下料)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1、在下料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检查设备的运转和润滑,调整好下料尺寸限位,同时,对下料前的型材进行检查:
a.型材表面应清洁,不允许有裂纹、起皮、腐蚀和气泡存在。
b.型材表面不允许有腐蚀点、电灼伤、氧化膜脱落;
c.同一工程的型材不应有明显的色差;
d.模具引起的纵向挤压痕深度不大于0.05mm。
2、对较严重缺陷的型材,设法套料或退回。
3、要利用铝型材的长度,结合下料加工尺寸,合理套用型材下料,长度的允许偏差为L±0.5毫米,角度偏差为∠±5′。
3、下料时,应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并做好首检、中检、尾检的三检工作,抽检率不低于5%,数量少的不低于3 件。
4、根据型材的断面大小来调整锯床的进刀速度,否则机器会损坏,锯片会爆裂,工件会变形。
5、下料后的产品构件应按每项目(同一个业主)、规格、数量进行堆放,并分层用软质材料垫衬,避免型材表面受损。
6、检测工具:钢卷尺、万能角度尺。
二、(组角)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1、复检构件加工是否合格,确认组角后无问题存在,方可组角装配。
2、装配组角时,应把产品构件平放在组角机托架上,按工艺技术标准和产品生产设计图样、规格尺寸配置的构件进行四角连接,抹断面胶、组角胶、安装组角钢片,并且清除余胶。
3、组角后的连接处应平整、无扭拧,对存在的缺陷必须进行校正处理。组角后二件不平度应≤0.4mm,二件间隙应≤0.3mm,宽度或高度外形尺寸≤2000mm 允许偏差±2.0mm,>2000mm 允许偏差±2.5mm,对角线长度≤3000mm 允许偏差≤2.5mm,>3000mm 允许偏差≤3.5mm,搭接量四周均匀,允许偏差±1.0mm。
4、组角成形后,应根据规格进行分类堆放,并用软质材料垫衬,防止型材表面擦伤。
5、控制方法:自检和抽检,自检100%,抽检5%,最少不低于3 樘。
三、(组装)工序质量控制点
1、在装配时应把待装配的构件平放在装配台上,按工艺技术标准和产品生产设计图、规格尺寸配置的构件进行四角连接,成形装配。
2、框扇组装:
a.活动角码安装孔尺寸及数量按设计加工图确定
b.安装孔尺寸偏差±0.5mm
c.按加工图尺寸调整机具并首件试冲
d.首件合格后可批量加工
e.冲好的型材去除铝屑做好表示放入规定区域
f.注意保护型材表面
g.各构件穿密封条,密封条加长2%穿入,在上部点入硅胶粘结。
h 装玻璃时注意玻璃的方向,分清玻璃的室内面和室外面玻璃下安装玻璃垫块长50mm,厚5mm,宽度大于玻璃厚度4mm,左右各一个,玻璃左右居中,不能与材料硬性接触。
i.装入螺钉前装上档风块及滑轮,旋紧螺钉检验对角线符合要求,滑轮要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4、装配好的连接处,应平稳、密封,对存在的缺陷必须进行校正和处理,其连接处的高低偏差应≤0.4mm,连接处的拼装缝隙应≤0.3mm。
5、装配好的框或扇应平整,无扭拧,其外形尺寸,宽度或高度≤2000mm,允许偏差±2.0mm;>2000mm 允许偏差±2.5mm,对角线长度≤3000mm,允许偏差≤2.5mm,>3000mm 允许偏差≤3.5mm。
6、框扇或成形装配后,应根据规定进行分类,堆放规格一致、隔层保护,堆放高度不宜过高,一般不准超过40只框扇。
7、控制方法:自检和抽检,自检100%,抽检5%,最小不低于3 樘。
四、(括毛刺)工艺规程
1 、将下料后的型材轻放在垫有木条或橡胶条的支架上,用折断的钢锯条快刃口或用专工具,稍用力括去下料切口处的毛刺,严禁用力过猛,导致切口倒钝过大影响装配件的平面、而使缝隙过大。
2 、括毛刺后的型材应平滑,手模无毛刺凸感,同时清除下料时的残余铝屑。
3 、括毛刺时必须轻起轻放,分层堆放,不允许型材抽拉,导致型材表面涂膜划破。
(铣切槽口,榫肩)工艺规程
1 、工作前,应首先检查设备的运转和润滑,检查电、气是否正常供应,同时按机床合理选用刀具,刀具规格和辅助夹具等的调整,妥善后方能接通电源。
2 、型材不允许直接夹在铁质的工夹具上,应用软质或非金属块作衬垫,然后再夹紧进行铣切,铣切校样或调试应尽可能利用废、短料进行。正式铣切槽口,榫肩时,应用实样或被配合的型材进行配合校对。防止由于设备或工具松动, 型材走动等原因影响铣切质量。
3、铣切槽口,榫肩时,应经常做到首检、中检、尾检,保证加工质量,其质量要求槽口长度或宽度允许偏差±0.25mm。
五、(冲、钻孔)工艺规程
1 、操作前,应检查设备的运转、润滑和辅助设施的使用情况,特别是压力机的模具、规格和固定靠山的紧固情况,一切调整妥当后,方可进行工作。
2 、冲孔时,首先要根据技术要求和数量,然后再进行冲孔,在冲制第一根型材时,必须进行校验,正确无误后方可连续加工,并经常进行抽样检查,以免固定靠山松动等原因,导致事故。
3 、冲孔后的构件,其质量要求:二孔间距允许偏差为±0.25mm,孔的位置允许偏差为±0.25mm ,同一平面孔与孔的平行允许偏差±0.25mm, 同时,孔底面无明显毛刺。
4 、钻孔时,应加注润滑油,根据技术要求和数量进行调试,合理选用好转速,检查机床运转情况和加工质量情况后,再开始工作。
5 、钻孔时,应磨好无钻的刀刃,掌握好钻孔的切屑速度,不宜用力过猛, 将要钻通时,必须减轻压力。
6 、钻孔后的铝型材,应孔面孔底无严重毛刺,钻孔毛刺不允许大于0.2mm,同时要清除加工后的铝屑,并分层堆放,以免损坏表面质量和外观。
六、(修挫加工毛刺)工艺规程
1 、将前道工序(冲、钻、铣、切等加工方法)加工后的构件平整的放在衬有木条、橡胶条或软质材料垫衬好的支架上,用不同规格括刀轻轻括去加工面的毛刺或用锉刀进行修挫。
2 、修挫毛刺时,要轻手轻脚,不宜用力过大,锉刀在切面地方向上轻轻略带一点角度进行挫毛刺,要注意锉刀勿与其他面上铝型材接触,以免破坏涂层涂膜。
3 、修挫后的型材应无毛刺,手摸无凹凸毛刺感,并且要清除前道工序未清除干净残留下来的铝屑,按规格尺寸分层堆放整齐。
七、(构件理料)工艺规程
1 、构件的各种槽、孔、缺、肩等加工后,应按加工图纸、加工产品的型号进行分类,结合成品加工的规格,数量进行理料、配料,流入下道工序应交待清楚。
2 、在理料中,应高度负责的检查和校验质量,对严重缺陷或影响成组装、成品外观的构件,应区分出来与车间质量员提出,不允许流入下道工艺装配。
3 、理料时,应轻起轻放,采用表面保护措施分层按尺寸规格,型材品种或产品的型号进行堆放,不准乱放、甩丢、抽拉等现象,以免型材的外观遭受破坏。
八、(攻丝)工艺规程
1 、攻丝,选用好攻丝规格,不能漏攻,螺孔应垂直。
3 、经加工后的丝孔,必须符合使用要求,旋进的螺钉松紧适当,不应有旋不进去或旋进去松动等缺陷。
九、(密封条)配装工艺规程
1 、密封条(胶条、毛条等)配装好的构件,应平直、均匀,两端略放些余量,供框扇成型装配时,有良好的吻接,不允许两端过长或过短以及未装配平直起皱现象的存在。
2 、密封条配装后的构件,仍应按规格分类、分层堆放,严禁乱甩乱堆。
十、(配件)装配工艺规程
1 、按产品型号、开启形式、配置的配件进行装配,如配置的铰链、滑轮、门锁、拉手等配件必须按工艺标准,连接要紧固、平整,不应有松动。
2 、在配件装配时,存在的配合公差,必须进行修挫、配装,要装配牢固、结实、外观美观,符合使用要求。
3 、装配后不应影响成品的组装和成品的外观质量,使用要求。
十一、(框、扇成形)装配工艺规程
1 、在装配时,应把待装配的构件平放在装配台上,按工艺技术标准和生产加工图、规格尺寸配置的构件进行四角连接,成形装配。
2 、装配时,用螺钉连接的应拧紧,不应有松动现象,斜角装配在斜切面上涂上胶水,然后用螺钉拼紧,同时清除干净外溢胶水。
3 、 装配好的连接处,应平稳、密封,对存在的缺陷必须进行校正和处理,其连接处的同一平面高低偏差≤0.4mm,连接处的拼装缝隙应≤ 0.3mm。
4 、装配好的框或扇应平整,无扭拧,其外形尺寸,宽度或高度≤2000mm, 允许偏差±2.0mm;>2000mm,允许偏差±2.5mm;对角线长度≤ 3000mm ,允许偏差≤2.5mm ;>3000mm,允许偏差≤3.5mm。
5 、框扇成形装配后,应根据规定进行分类,堆放规格一致、隔层保护, 堆放高度不宜过高,一般不准超过40只框扇。
十二、(成品组装)工艺规程
1 、成品组装时,必须按照生产加工图中的开启形式,数量和要求进行框扇配合组装。
2 、成品组装时,把框平放在装配台上,正确地配置窗扇,成品组装后,应检查一下有无漏装或错装现象,开启是否灵活,零件安装位置是否正确。
3、四角采用护角包装,其他部位采用保护膜包装。
十三、入库规定
1 、总装完毕后应清洗后再用软布擦干。
2 、经检验合格后的成品,必须按要求进行分类堆放。
3 、成品存放时,立式稍倾斜,70o ~80汉方向,并与地面隔层和防倾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