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铝合金门窗专卖店

文章目录:

1、文一科技关联交易:上半年营收为0的半导体子公司,花2600万元购买实控人旗下房产2、涉案价值1400万元铜陵警方破获一起销售假冒商品案_中安在线3、安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文一科技关联交易:上半年营收为0的半导体子公司,花2600万元购买实控人旗下房产

每经记者:张宝莲 每经编辑:张海妮

一度10天9板的大牛股文一科技(SH600520,股价38.18元,市值60亿元)名下有一家半导体子公司,全称为“文一三佳(合肥)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一半导体),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500万元。

2024年年初,文一半导体决定购买文一科技实控人控制企业开发的一处房产,并在11月12日办理完上述房产的交接手续,交易额为2605.15万元。

2023年全年、2024年上半年,文一半导体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均为0元。天眼查显示,文一半导体2023年参保人数为5人,人员规模小于50人,为何要购置2000多平方米的房产作为办公室?

图片来源:天眼查截图

11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文一科技证券部,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毕静表示:“文一半导体是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目的是经营所需,围绕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开展,并且以研发为主。”她向记者表示,文一半导体购买房产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或者自筹资金,并非来自上市公司。

文一半导体花2605万元购买关联方资产

今年2月,文一科技公告,文一半导体拟购买安徽省文一投资控股集团滨江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江置业,系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开发的塘溪津门第三期商办D-15幢商办楼第40层(整层)。建筑总面积为2251.56平方米,交易总金额为2605.15万元。

天眼查显示,文一半导体经营范围为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人工智能硬性销售,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销售: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模具制造;模具销售;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货物进出口等。

文一半导体为何购买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

文一科技曾在公告中称,本次关联交易是出于文一科技研究院(2023年10月27日经公司董事会批准设立)、文一半导体的实际经营办公场所需求考虑,依托于安徽省合肥市区域优势,更好地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提升公司研发能力,也更方便于招募研发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队伍。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毕静通过电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综合考虑后选择这个方案,办公场所设在合肥比铜陵更好,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11月12日,文一半导体与滨江置业已经办理完上述房产的交接手续。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该办公楼发现,该栋办公楼正在办理业主交房手续,在前台登记名册上,可以看到一些装修团队正在入场工作。记者以看房为由联系中介来到40楼,看到办公层走廊已经贴好瓷砖,墙面刷上了白漆,门窗已经安装到位,不过现场并未见到公司工作人员。房屋中介为记者打开了其中一间房,记者发现内部仍为毛坯,若作为办公场地,尚需进行改造。

文一半导体耗资2600万元购买的房产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宝莲 摄

11月16日,记者来到文一半导体的注册地——合肥市包河经济开发区山海关路国检中心内独立的一栋楼。记者走进后发现,这栋楼内部空旷,地上积了较多灰尘,一楼部分地面还是毛坯,堆放了一些施工杂物,并无人员在此办公或生产,内部没有任何文字标识。

文一半导体注册地所在的B1栋1楼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宝莲 摄

记者绕行到该栋楼的一侧发现,外立面上有“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字样。

毕静向记者表示:“这个是我们合肥厂房的地址,也是营业执照(上)的地址。”

文一半导体今年上半年收入为0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文一半导体的财务状况在近半年变动较大。

文一科技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文一半导体总资产为471万元,总负债为84.11万元。2022年,文一半导体实现收入468.87万元。

2023年,文一半导体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均为0元、净利润为-145.88万元,报告期末总资产242.38万元、总负债1.37万元。2024年上半年,文一半导体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依然均为0元,净利润为-86.21万元。报告期末总资产增加至2862.34万元,总负债为2707.54万元。

文一半导体购置房产的资金是否来源于自有资金,11月15日,毕静通过电话向记者表示,购买该房产的资金来源于文一半导体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文一半导体主要做研发,在没有收入或者少量收入的情况下,它仍然有自己的人员工资、固定支出。”

此外,对方还向记者表示,目前,文一半导体在后续业务上没有新的规划和动作。

今年10月15日,文一科技公告,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创新投)拟以6.60亿元的价格受让公司控股股东三佳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公司17.04%的股权。若交易完成,被誉为“最牛风投”的合肥市国资委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每日经济新闻

涉案价值1400万元铜陵警方破获一起销售假冒商品案_中安在线

来源: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历时3个月缜密侦查,铜陵警方联合辽宁沈阳警方共同侦破了一起销售假冒商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查扣大量假冒我市某品牌门窗的扣件、五金型材等,涉案价值1400万元。

2020年9月22日,铜陵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接到铜陵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移送案件线索称,铜陵有商户购进一批某品牌飘移门窗制品及其配件,疑似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涉案价值6万余元。

围绕线索,经侦支队立即赶赴现场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查处工作,经过初步调查和鉴定,该批产品确属伪造,侵害的对象为铜陵某品牌商标和“飘移窗”专利的发明所有人铜陵市某科技有限公司。

“由于这些假冒产品的冲击,我们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我们的企业员工和销售团队也在不断地萎缩,给我们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影响,企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制约。”该公司负责人叶经理说。

为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铜陵市公安局成立了由经侦支队牵头,特警、网安等多警种组成的专案组侦办此案。

专案组通过调取大量资金和物流信息,发现位于沈阳市的某公司有重大作案嫌疑,基本锁定姜某、李某、张某等犯罪嫌疑人。为进一步掌握犯罪证据,10月20日,专案组民警赶赴沈阳市开展进一步调查取证工作。经过大量的细致工作,专案组民警摸清了该公司造假的原料采购渠道和假货的销售渠道,并收集了大量犯罪证据。

12月12日,铜陵警方联合沈阳警方开展收网行动。当场抓获主要涉案嫌疑人姜某、李某、张某,另外两名犯罪嫌疑人迫于压力主动投案自首。警方在造假窝点现场扣押了部分假冒成品门窗和大量生产材料。经查,自2018年1月起,该公司未经授权,冒用铜陵某品牌飘移窗的商标和生产专利,大量仿造生产并销售贴有该品牌商标的飘移窗及其配件,因未投入研发和广告费用,故以低价抢占市场,给该品牌商标所有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扰乱了行业和市场经济秩序。

目前,姜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通讯员 桂毅 实习记者 章玲丽 记者 杨琦)

安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安徽考察调研,对民生福祉念兹在兹——

2020年8月,在位于合肥市的渡江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今年10月,在安庆桐城市六尺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无小事,把民生的事情办好了,社会矛盾就少了,社会就和谐了。”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安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以科技“含新量”,激发生活新动能

11月初,《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发布,安徽居全国第七位;珠海航展,不少大国重器、明星装备都是“安徽造”;11月13日,合肥正式发布规划,计划未来3年构建城市空中交通载人运输网络……

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空天信息……前沿领域捷报频传,尖端成果纷纷涌现。创新,在安徽已经成为一种驱动力量、一种鲜明气质和一种生活方式。

科技为民,让生活更美好。

走进位于蚌埠市的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你会改变对“玻璃”的认知。一块比A4纸还薄的玻璃,竟能做到百万次弯折不破损,如今这项技术已实现产业化,产品广泛应用在最新款折叠屏手机和汽车卷曲屏上。

国内最薄的电子信息显示玻璃、最硬的高铝盖板玻璃、最轻的空心玻璃微珠……在这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传统玻璃正被施以“科技魔法”,变身新材料,切实改善着人们的生活。

服务百姓生活,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安徽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激发美好生活新动能。

U盘大小的高性能激光传感芯片模组,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大幅降低家庭火灾报警设备成本;一种夜晚自发光植物,白天可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晚上则会像萤火虫一样发光,化身天然的小夜灯……“皖字号”科技创新成果,向民生领域渗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场景丰富,让创新动力更充沛。

早高峰时段,合肥市包河大道高架桥上车水马龙,桥上各处的68个传感器,正实时搜集各项数据,传回后方的智慧监管中心。

给桥梁戴上“健康手环”,让它“开口说话”,正是合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一部分。这一工程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对城市燃气、供水、桥梁等设施进行实时监测,为守护城市安全运行建起一个立体化监测网络。

始于合肥的探索,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现了“从一域探索向全国推广”,在全国60多个城市落地。而负责研发的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变,直接孵化“金娃娃”企业16家。

科技改变生活,生活催生创新。在安徽,科技进步的魅力不断释放,科技创新正在带来高品质生活。

创新生态,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人称“千载诗人地”的池州,如今有了一张新名片——“航天城市”。走进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一枚直径3米多、全长50米的“智神星一号”火箭正待组装,明年上半年有望实现首发。

引入链主型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既开辟了发展赛道,也拓展了就业空间。据介绍,池州已签约落户商业航天项目4个,总投资111.2亿元,正在对接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20家。产业落地,无疑将提供大批高质量就业岗位,吸引大量高层次人才。

事业能留人,产业可聚才。安徽通过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和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推进创业安徽行动,不断创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技术、人才、资本、场景良性互动,浓厚的科创氛围、创新气息,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奔赴而来。

一个指标很有说服力:作为曾经的劳务大省,安徽近年来人口净流入态势明显,去年合肥市人口增加21.9万。人口红利正加速转化为人才红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以生态“含绿量”,塑造生活新空间

铜陵市狮子山独立工矿区居民安成美,今年1月份乔迁新居后,过上了舒适的生活——菜市场干净又整洁,离家步行只需5分钟;上下楼乘坐崭新的电梯,再也不用爬楼梯;医院、学校走着就能去……

随着资源枯竭、矿山关停,因铜而兴的城区发展活力渐失,生态问题凸显。安成美清晰记得,当初一家人住在老楼里,附近地质灾害频发、基础设施陈旧、公共服务落后。

一边修复生态、整治环境,一边新建家园、打通路网,同时引进产业吸纳就业,如今的狮子山独立工矿区重焕生机,正向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嬗变。

安徽山川秀美。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群峰竞秀,长江、淮河、新安江川流不息,巢湖、太平湖烟波浩渺,“三山三江两湖”构成精彩的山水版图。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诗意栖居的幸福空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道现实考题。

狮子山之变是一个缩影。安徽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统筹推进皖南、皖西两大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四廊两屏”重点工程建设,让生态屏障更牢固,让生态福祉更厚实。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一句民间俗语,道出了江淮儿女的深情。淮河穿蚌埠城而过,是蚌埠人的“母亲河”。

但曾经母亲河“病”了,给城市带来的也是“痛”。防洪排涝能力弱,常常泛滥成灾;生态环境恶化,“临河不见河、近水难亲水”。

2022年,蚌埠启动“靓淮河”工程。一方面切滩、拓槽、疏浚、清淤,让主河道由原来枯水季不足200米拓宽至500米,复现“一条大河波浪宽”盛景;另一方面重新改造利用堤坡、滩地、河岸等近水区域,骑行道路、沙滩、栈桥、亲水平台一应俱全,大河沿岸化身“城市客厅”“市民公园”。

蚌埠靓淮,淮亮蚌埠。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居住、商业、产业类收益超70亿元。更重要的是,这座百余年来因水而兴的工业之城,开启了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的发展新阶段。

在新安江,皖浙两省探索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新安江模式”,正着手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一水共护”走向“一域共富”;在长江,一体推进治污、治岸、治渔,实现“滨江不见江”到“城市生态客厅”的美丽蝶变;在巢湖,系统实施“五大工程”“四源同治”,巢湖水质实现历史性好转,东方白鹳舞翩跹……

两组数据,直观展现了保护之效和发展之变——

2023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4.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1/3,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82.9%;长江干流安徽段、淮河干流、新安江干流总体水质均为优。

过去10年,安徽全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近30%,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

保护好山好水,发展向绿而行,绿美江淮“千里画卷”徐徐展开。

以治理精细度,增强生活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创新社会治理。

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改革创新传统的安徽,熔铸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精神,创造性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转化,形成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等特色做法,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实现供需精准对接,考验着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11月8日上午,铜陵市铜官区幸福社区的石城广场上,一场社区招聘会正在进行。家住附近的求职者,不仅可以直接与前来招聘的企业面对面沟通,还可以扫码注册小程序,通过手机就可以接收附近的工作岗位推荐。

此外,依托网格化管理,社区党员、干部随时收集岗位信息和就业意愿;通过设立在社区或商超、银行的就业驿站,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建在居民家门口的就业体系,打通了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这就是如今在安徽普遍推广的“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品牌,它聚焦社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借助信息化赋能,通过“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线上线下结合”服务模式,提供常态化就业服务。

一项服务模式创新,同时探索求解社区劳动者就业难、小微企业招工难、基层治理难等问题,凸显着城市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意义。

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智能化水平,是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的重要途径。

在马鞍山市政务服务中心,马鞍山市公安局行政审批科科长谢静现场演示了如何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点击“政民通·马上办”桌面交互终端,选择业务,“刷脸”核验,证明出具,整个过程用时约40秒。

办证明“无感”,幸福更“有感”。无证明办理,既便利了办事企业和群众,也节省了审核查验的时间、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几乎让办事窗口前排大队的现象成为历史。

数据多跑路,群众就少跑腿,其中的关键是打破数字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截至目前,马鞍山共打通27个数据接口、23类电子证照接口,实现50类证明材料免提交,免提交率超90%。

科技赋能,无疑大大提高了治理效能。但要“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不可或缺,永不过时。

走进合肥市的中铁臻庭小区,宽敞明亮的住宅楼、修葺一新的健身步道、随处可见的绿植让人眼前一亮。

深入了解一番,这个小区更是不一般:4栋安置楼设计了11种不同的户型,尽量满足差异化、多样化需求;老年人较多,小区就增设了许多适老化设计,比如在儿童活动区设置老年人座椅,降低窗户把手方便开关……

很难想象,这样高品质的小区,是由老旧小区改造而来。而且,小区内500多户居民实现原地回迁,交付时间还较原计划提前了6个月,有何秘诀?

居民自治起到了关键作用。拆不拆,怎么建,居民说了算。由11名居民组成的居民征迁自治小组,参与征迁、建设、安置、治理全过程。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还能住进这样的房子,以前哪敢想!”合肥仪表厂退休工人田宗金,住进了三居室的新房,脸上洋溢着笑容。

发展永无止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谋划推进改革,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本报记者吴焰、刘维涛、邹翔、徐靖、罗阳奇)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09日01版)

高端隔热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上一篇: 铜陵市铜装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主动召回部分铝合金窗
下一篇: 铜陵铝合金门窗代理品牌电话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