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铜梁巴川街道:农村四类人员住房安全保障实现全覆盖2、让群众从“忧居”到“优居”重庆铜梁加速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3、新重庆·老地名丨铜梁——何家大院
铜梁巴川街道:农村四类人员住房安全保障实现全覆盖
赵武强 张浩 封面新闻记者 罗惟巍
7月6日上午,在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5社,街道几位负责人正在检查建卡贫困户的住房安全保障情况。
“近段时间,天下大雨,我们组织干部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有没有受灾情况,并及时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巴川街道党工委书记蒋伟说。
玉皇村建卡贫困户唐刚文的新房距离国道319线只有200米左右,一条社级公路也从他家房屋边穿过。一列3间的新平房安装了琉璃瓦屋顶、铁制门和铝合金门窗,通风透光,内外干净整洁。而在以前,老唐家住的是土墙房子,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烂不堪,存在安全隐患。2019年,他家享受了国家3.5万元的危房改造补助金,就在原地基上建起了新房。
唐刚文有些激动地说,修房的那段时间,街道和村社干部经常上门,只要有啥困难跟他们说一声,就都解决好了。新房建好了,吹大风下暴雨都不怕了,晚上睡觉也安稳了。
玉皇村党支部书记柏小林说,唐刚文是一个勤快人,家里目前养了4头猪、12只鸡、24只肉兔,他家两亩半土地入股到西郊示范片农业园区,去年分了2000元红利。空闲的时候,他还到猕猴桃基地务工,一天下来有六七十元现钱装进荷包。
近三年来,铜梁区巴川街道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认真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建卡贫困户住房安全。经过扎实的工作,为37户建卡贫困户改造了房屋,实现了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
“今年,街道又把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扩大到低保户、重残户和散居五保户,按照鉴定安全、改造安全、保障安全三种分类,组建了工作专班,逐村逐社逐户规划,全面摸排困难群众住房安全情况。再根据住户需求进行危房改造,帮扶干部也上门具体指导和亲手帮助。到今年6月底,巴川街道还完成了农村其余72户三类人员住房改造,实现了通水通电通闭路电视,并配套建起了晒坝和卫生厕所。”巴川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瞿洪说。
在大雁村3社,贫困户张成发的新房完工不久,配套的卫生厕所也修建完毕。令他高兴的是,一条刚打好的社级水泥公路从他家门前经过。
“我家过去的烂房子在陡坡下,下大雨生怕滑坡。今年干部帮我把新房选在平地上。现在,不但住起安全了,而且吃水不用抬,烧饭不用柴,走路不湿鞋。”张成发笑着说。
据了解,巴川街道为把贫困群众住房改造这一民生实事办好办成,建立了责任机制,强化了资金管理,严把进度、质量和安全等环节,确保贫困群众都能住上放心房。
巴川街道在推进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的同时,还把贫困户居住环境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围,通过“积分制”激发贫困户搞好环境卫生的内生动力,如今,在巴川街道,农村群众讲卫生、爱清洁蔚然成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让群众从“忧居”到“优居”重庆铜梁加速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
李慧敏 张浩 封面新闻记者 杨渝
两天前,正好是重庆铜梁侣俸镇的赶场日子,保宁村村民谢世财赶场回来后,就忙着给鸡喂食;同一时间,铜梁区虎峰镇石柱村村民秦伦菌正在新房里打扫清洁卫生,准备一会儿生火做饭。
“以前的房子常年没人住,成了危房。现在好了,国家出钱帮我盖了新房,自己基本上没花什么钱。”秦伦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谢世财是低保户,秦伦菌是建卡贫困户,他们都是铜梁区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受益者。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铜梁把农村危旧房改造纳入重点民生事项和脱贫攻坚重点内容,经个人申请、村社评议、镇街核实、公示上墙后,铜梁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055户(C级5177户、D级3878户),其中建卡贫困户1482户、低保户2044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4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171户。
记者了解到,改造加速推进,还有更多户型供选择。在之前已有的3套危房改造施工图纸的基础上,2018年,铜梁区住房城乡建委又根据1到2人户的D级危房改造需求,增设了2套建筑面积分别为46.69平方米、48.73平方米的施工户型供农户选择,还聘请了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房屋改造、新建进行逐户核查和竣工验收,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而在改造过程中,严格按照每户实际情况,采取重建、迁建等多种方式,以彻底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问题。
以秦伦菌为例,肢体4级残疾的他,之前长期在外打零工,老家房子开裂成了危房。今年,他留在家乡虎峰镇务工,需要在家居住了。当地党委、政府将他家纳入2020年危房改造计划后,却发现房屋是在两家邻居中间的夹墙房,原址改造存在困难。包村干部、帮扶干部、村干部齐上阵,经过多方协调,最终决定选新址迁建,利用补助款为他建起了新房。
择址迁建,对于铜梁区旧县街道大观村9社低保户张伦友来说更为紧迫。“靠着山岩,雨下大了,住起都怕。”之前张伦友一家居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土坯房屋内,屋面、门窗等均出现破损,加上存在山体滑坡和地质灾害隐患,改造房屋、住上新房,成了张伦友一家期盼已久的心愿。
2019年,旧县街道通过迁建方式,为张伦友一家建起了三室一厅的大平房,还安装了不锈钢栏杆,新房看起来就像个小洋楼。“政府补助了四万五,自己只花了5000元,就住上了新房。”张伦友自豪地说,“大家都说我现在相当于住进城里了。”如今,张伦友一家已经脱贫,从这间新房开始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近三年来,铜梁区还结合危改项目,通过“积分制”,把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常态化开展“最美庭院”“最美院落”评比,呈现“过去挣工分,现在挣积分”的火热场面。
只要天气晴好,铜梁区太平镇万寿村7社的建卡贫困户张碧秀和老伴赵祥林就喜欢坐在房屋门口聊天。黄墙红瓦的房子在周围农房中格外显眼,这是去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中新建起来的。院坝里有点菜皮、墙上有点污渍,张碧秀只要一看见就赶紧给清除了,“现在住起新房子要爱干净,我们家去年还评上了‘最美庭院’哦。”
“做梦都没想到我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张碧秀的这句话道出了铜梁所有通过危旧房改造住上新房的群众的心声。
记者手记:“十三五”期间,铜梁区坚持把C、D级危房改造纳入重点民生实事,按时序进度强力推进,让农村困难群众吃下了“定心丸”。安居方能乐业,圆了贫困群众的“安居梦”,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让他们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致富奔小康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新重庆·老地名丨铜梁——何家大院
责编:杨 利
校对:舒 轩 段美汐
编辑:肖娅楠
供稿:区划地名处、铜梁区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