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从下山虎到百鸟朝凰

本文综合自 网络 转载文章仅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号同意其观点。

“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点像。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就是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如果小辈住进去就是大不敬。所以潮汕话说“细仔弟住厝耳”。

△四点金民居

△四点金平面图

“格仔”与大房之间有通往外面的侧门,称“子孙门”,取多子多孙出入之间。“四点金”形体庄重,极象一个以后座的厅堂为身,“大房”为两肩,“伸手房”为双臂,“下房”为交手的抱气入怀的人体,它中间敞开的庭院天井是其虚怀纳气的空间,这种格局和“风水学”中“山凹环抱”的“风水”美格是同构的。

△子孙门

“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天井阔狭得中,聚财”(《阳宅撮要》)。“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

△天井与大厅隔扇门

“四点金”的构式建筑还有许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厅会”;前后房都带“厝手房”和“八尺房”的,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在“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就叫做“四点金加厝包”。“四点金”方正对称的格局极易扩展为宗祠和家庙。潮汕的宗祠就是在“四点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如将“四点金”回廊两侧的“格仔”和天井与后厅之间的“隔闪”(隔断),以及后厅和左右大房的墙统统拆去,使堂与堂,堂与厅之间相连,成为一个以中庭为中心的上下左右四厅相向的“亚”字形空间结构,并在大堂放上祖先灵位及神器,就成了可以祭祖的二进祠堂。王国维在《明堂寝庙通考》中言古代宗庙、明堂、宫寝“皆为四屋相对,中涵一庭或一室”,指的就是这种布局。

△从天井看隔扇门

随着“四点金”的构式建筑时代的变迁,居住的人员变化巨大,很多是居住着已经分家的兄弟姐妹甚至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许多人询问过我,这些房子的风水要如何看呢?包括我的很多学生也带有这个问题,其中关键就是很多人不知道应该用那个门定向,而且这种老宅子中间是有一个大大的天井的,看起来好像开了一个大天门。

在潮汕地区的农村更加普遍的是另外一种更为简单的建筑,我们对它的研究更加细致,现在就一起接着看吧。

“下山虎”(又称“爬狮”),是潮汕府第的最基本构成单位。顾名思义,“下山虎”(“爬狮”)的形状真有点如下山之虎双似爬行之狮,它以大门为嘴,二个前房为两只前爪,称“伸手房”,以后厅为肚,厅两旁的二间大房为后爪。总之,有如浑身是颈,张开大口,吸纳天地精气,时时蓄势待发的狮虎。为了最大限度地吸纳和贮藏“精气”,它的大门还被做成凹斗形式,使整个建筑成一个葫芦般的嘴阔、径窄(内门框)、肚大的富于变化的空间,以达到藏风聚气的目的。

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其余的基本一样。

△下山虎民居

△下山虎平面图

△下山虎手稿

“下山虎”整体的外形看起来就像一只浑身是颈,张开大口、吸纳天地精气、时时蓄势待发的狮虎。为了最大限度地吸纳和贮藏“精气”,它的大门还被做成凹斗形式,使整个建筑成一个葫芦般的嘴阔、径窄(内门框)、肚大的富于变化的空间,以达到藏风聚气的目的。围在高墙里的小小院落,晕渲着—种稳定、安静的气氛,十分适合小户人家生活居住,是潮汕各地兴建数量最多的乡土民居。

“下山虎”因为出入门路不同,因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两边的门又称为“龙虎门”,也既有开正门而不开边门的。“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在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的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其格局与云南白族“一颗印”住宅也颇为相似。

△下山虎

过去的民居,大多是一家一户住的。随着社会人口的发展和增加,一家一户住的形式渐渐被人们打破。现在,一个民居往往住着三、四户人家。这样的住宅,虽然住起来有些拥挤、杂乱,但是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平整光滑的大理石铺就了天井,所有的房门之上亦绘有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不同于“门楼肚”上的花花草草,而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故事、神话传说,如“穆桂英挂帅”、“仙姬送子”、“郭子仪得宝”等等,正厅墙上则有一幅长壁画,多为“十仙贺寿图”,皆取吉祥之意。还有红色的檀木,蓝色的橼子(合称为“红桁蓝桷”),这些丰富多彩的绘画使得“下山虎”成为一座真正的画苑,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有无处不在的艺术可欣赏。

郭子仪得宝

仙姬送子

凤凰山

祖国山河

“下山虎”的立向同四点金是一模一样的。同样是认准大门,而不理小门,或者同这个中间的天井有很大的关系。

下山虎的中间天井

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一些更加有趣的现象。我们通过大门立向之后就可以确定房子中各个不同的位置,例如:

潮汕还有一种富丽堂皇的建筑——驷马拖车。

“驷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因它的外形看起来像四匹马拉着一架马车二得名。驷马拖车是“四点金”的复杂化,它是潮汕民居的极品,在所有建筑中规模最大,功能较全。它的基本组合为中间部分中两进或三进式祠堂建筑,两边两花巷,有相互对称的四座四点金分列两旁,有后巷、后包厝和花巷相通,它的使用功能和防卫功能是其他建筑形式不可相比拟的。

△驷马拖车效果图

△驷马拖车平面图

“驷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驷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通廊是主人和来访客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厅是平时接待客人用的,而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后库则是供办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主体建筑的大房由长辈居住,最高长辈一般住在三进的房子,其它房间由小辈居住。磨房、厨房、浴室、厕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边的火巷。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各种活动。总的来说,主体建筑前低后高,每进递增三级石阶,这样便于突出主要厅堂,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前进遮住后进,保证后进的采光。后包是为了保护主体建筑和防盗而设。当然,像这样大规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无缘问津的。

普宁洪阳德安里是多座驷马拖车、四点金组合的代表村落;澄海的陈慈黉府是在驷马拖车基础上,吸收和应用西洋建筑材料和技术,更进一步完善,是驷马拖车极品级典型作品,使普通的驷马拖车都望尘莫及。

△潮阳陈慈黉故居

这样子大型的建筑物,如果里面现在还有住人家的话,其实往往是各家各户按照自己的进户门来定格局了。而整体的建筑的那个大门反而影响较小了。所以我们可以把里面看成是一个居住小区,之后每家每户自成一局。

“百鸟朝凰”俗称“三座落”、 “三厅亘”,较大规模的称“八厅相向”。简单地说,“百鸟朝凰”就是以“驷马拖车”为主体,外包“四点金”或“下山虎”,房间可以达到100间的规模。其主体建筑由两座以上“四点金”纵向合并与扩充,整个平面系中轴线对称布局,主体建筑共三进三座(“八厅相向”为四进四座)三开间平行布置,相邻两座中间均隔着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厢房连接各座形成围合;主体建筑两侧各有一列或两列排房,俗称“从厝”,以“火巷”隔开,“从厝”排屋一般是“一厅四房五间过”,或由两组一厅二房连成;主体建筑后面又有一列排屋,与两侧“从厝”排屋相连,与后厅以巷隔开,此为“后包”;整座的正门开于门楼间中央,门前有一大埕(即广场),大埕两侧均开有门,称“龙虎门”。此宅院的平面形式和客家之“三堂二横”围屋十分相似。两边围护的从厝和后包多由一座座“下山虎”相连围护而成,要有总数100间围绕中心厅堂的“凰”才够规格,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百鸟朝凰”。

102.77*117.34=12059.03

德安里老寨,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六兄弟集资,历经数代建造完成。它应该算是潮汕规模最大的“百鸟朝凰”建筑了。

德安里建于清代末年,潮汕民居建筑式样已经成熟定型,它附近就有建于清中期的几座“百鸟朝凰”:棉湖郭氏大楼,大寮的永泰楼、月湄村、还有稍早期的丁日昌府,它应该是吸收了周边潮汕建筑工艺的精华而集大成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百鸟朝凰”的标准样式:中间三进主座祠堂,为“凰”,左右两边各有三座下山虎,主座后面,又有一座大四点金,大四点金左右是小型四点金,再加上左右各两列从厝、后面一列后包,主座四周这些“下山虎”“四点金”达到一百间房间(注意是房间,不是整座)的规模,从而就构成了一座标准的“百鸟朝凰”了。

揭西东园镇月湄村:

月湄村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从建筑组群式样和规模看,属“百鸟朝凰”格局:有寨门楼、三列并排四进连座下山虎、后座四点金、后包、两列从厝,规模宏大。

月湄村是清末潮州总兵卓兴(1829~1879)的故乡,卓兴在潮州城内营建有驷马拖车式的卓府。而月湄村始建于1758年,按此推测,月湄村非卓总兵之官府建筑,而有可能是历代累建的寨围。

下面这个是座落在揭阳老县城榕城、建于清光绪年间,面积6000多平方的丁日昌府:

下面这个是位于揭西千年古镇棉湖、始建于雍正年间的的郭氏大楼:

郭氏大楼,始建于雍正年间,可能是历史最悠久的百鸟朝凰格式民居,那五进(九、五为皇家建筑专用数)主体建筑,及“去天尺五”(跟皇宫高度仅差一尺半)的后座琼楼,在潮汕都是绝无仅有的。但可惜的是,主体建筑两边的下山虎与从厝已经被现代楼房所取代,只剩下主体祠堂与后包琼楼,已经没有了“百鸟朝凰”的建筑式样,从严格意义上讲,已经不算是“百鸟朝凰”了。

高端别墅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隔音门窗

高端铝合金门窗

上一篇: 潮汕地区铝合金门窗生产厂家
下一篇: 潮涌长三角 满意在“阜”务|界首市:看“变废为宝”如何撬动循环经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