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年份”一出,这个判断就算是坐实了:年份果然有真假。
这几个白酒品牌,主打卖点几乎一模一样,贵州醇,主打真年份,潭酒主打真年份,还有山东孔府家酒,主打真年份大概也有两三个年头了。
尤其这个“贵州醇”的酱香酒,什么5年的、10年,其实贵州醇以浓香第一醇闻名,当年连茅台都眼红。突然冒出10年酱香真年份,不怪大家不怀疑。
“真年份”一出,这个判断就算是坐实了:年份果然有真假。这么多主打真年份的,到底可不可信呢?“真年份”能否成为一股中国酒业的清流呢?
从年份茅台酒看年份酒的虚虚实实
潭酒一直称,它在 2014 年就率先推出了“双标注”的真年份酱酒。什么叫“双标注”呢,就是在产品上标明两种年份,一个是酒的酿造年份,一个是灌装年份。客观说,率先采用双标注来彰显真年份,还是很难得的,只可惜这么多年潭酒没形成大规模的品牌声量。
话说白酒的年份问题,有必要交待一下。我们通常的理解,年份酒就是指酿造后的酒,存放了一定的年头。你存放了5年,就是 5 年年份酒;存放15年,就是 15 年的年份酒。
我们对年份酒的理解,据说跟国外比较类似。他们严格规定,自酒蒸馏之日起,在橡木桶储存2年以上可以叫VS,储存4年以上叫VSOP,存6年以上叫XO。国外也允许不同储存年份的酒相互混合勾调,但混合之后只能按照最低酒龄来分级。
但是我们白酒界并没有这样的规定。你的酒没 10 年但标注了10 年,一般消费者也喝不出来,专业机构是否能检测出来,也是个未知数。
缺少对年份酒的严格标准,但“酒是陈的香”又是一个巨大的心智资源,所以,敢胡吹的商家就前赴后继。以至于有的商家滴了一滴 10 年老酒就敢吹是 10 年陈酿。
即便是茅台,也不免了俗。比如30年的陈年茅台,其实使用的是不低于15年的基酒,然后按30年陈年贵州茅台酒的标准去勾兑。也就是说,酒体的主干是 15 年的基酒,再加入其他年份的老酒,经过勾调,调成它们自己设定的30 年标准。
所以,第一,这个30 年的茅台不是指这个酒存放 了30 年,而是指它达到 30 年那种品质,当然,这个品质是茅台自己设定的标准;第二,它所采用的15 年基酒,用量有多大不得而知。难道是秘方?
年份酒的水很深,也很乱,搞不好也涉嫌欺骗。怪不得大家对年份酒普遍存在怀疑。
贵州醇和孔府家酒的年份虚与实
当你说真年份时,年份就真的有问题了。应了宋河酒原产地那位的名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
先看看贵州醇,很有点网红的味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朱伟同学喜欢发头条,有时候一天能发好几条信息。早先,贵州醇主做低度浓香白酒,而且非常风光,后来被眼红它的茅台搞出的另一个贵州醇,黑得失去了市场。
只能说贵州醇的命不好。2012年,上市公司维维豆奶收购了贵州醇,可是豆奶大王玩了7年后,又把它卖给了江苏综艺。江苏综艺从洋河股份那里挖来了它的副总裁朱伟。
于是乎,贵州醇的命运开挂了,因为朱伟同学给它搞了定位:真年份。5年的,10年的贵州醇,不仅有浓香型的贵州醇,还有酱香型的贵州醇,陈香型的贵州醇(各个香型都称为贵州醇,这种做法叫“品牌延伸”)。
市面上很少能看到贵州醇,而根据业内的许多观点,大家对贵州醇酱酒的真年份表示怀疑,原因是它以前一直做浓香,做酱香酒的历史不长,估计不会早于2012年。难道,当初,它就未卜先知的存放了10年的原酒(也有网友表示,贵州醇早在2001年就做酱酒了)?
查看一下它的产品详情发现,贵州醇真年份酒还特意在上海搞了一份质检报告,以证明自己的优越性。但这份报告不能证明“真年份”的真实性,因为它压根就没提年份的事。
贵州醇是如何证明自己的真年份呢?反正我没看到不相关证明,如前所述,你标了多少年,我也喝不出来,检测不出来。
再看第二个主打真年份的酒,叫孔府家酒。最近几年玩得比较新潮,产品包括子约、学而、朋自远方,几乎把《论语》中的高频词都借过来了。
从品牌的命名上讲,还是很有章法的。至少,它不像贵州醇一样,一边脚踏浓香,一边高调酱香,此外,还有不明就里的陈香。
继续看这个孔府家酒的真年份,比如这个学而酒,详情页比贵州醇要好多了。它没有标5年、10年,而是直接标明2008年基酒。关键是它还有一手,亮出了山东曲阜市公证处的公证,证明这个酒使用的是2008年酿造的基酒,而且限量6万瓶。
总体上,这个真年份比贵州醇做得实,更加靠谱。不过呢,这款“学而”真年份只能证明它用的是2008年基酒,但用量是多少,是100%还是1%,详情页中并未说清。
喝酒人的应该明白这个意思吧,很多酒滴了一滴10年、15年的老酒,就敢吹自己是10年、15年窖龄。
不过孔府家酒的另一个子品牌更潮,这就是子约,据说颇受小米的扶持。白瓶的介绍中,很清楚地标明了各种年份的比例。比如这款,其中2008的优级酒占比为53.08%()。
要是照这么去推论,刚才那款299元一瓶的学而酒不可能全部使用2008年的基酒,因为按常理,这酒至今都13年了,怎么说也不止299元吧,人家华润雪花的一瓶啤酒还敢卖到500元呢。
因此呢,在我看来,它标注的2008年这一真年份,似乎也有点问题。
潭酒敢标真年份究竟有多真?
来说说潭酒。如果我说这是业内的一股清流,你会不会以为我在给它做广告呢?
绝对不会。潭酒聚焦真年份,中间经历了不少折腾,关键是,别的酒也打真年份这个卖点。但相比而言,潭酒真的高出一大头。
按理说 7 年前它就搞了”酿造年份+灌装年份“的双标注,这算得上一大创举了,因为从形式上,它把年份问题做实了,符合我们通常的认知。虽然对潭酒的年份双标注知道的不多,但潭酒应该算得上白酒界的一股清流。可惜的是,它在经营上多头并举,既搞贴牌,又给其他厂商提供基酒,在做自有品牌上发力不足。
2017 年,与潭酒同处一县的青花郎发布了让业内瞩目的品牌战略: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接壤的赤水河畔,诞生了中国两大酱香白酒,其中一个是青花郎。
从此,“两大酱香”在白酒市场上 形成一种强大的语境。北方的北大仓直接宣布三大酱香,摘要宣布贵州两大高端酱香。潭酒似乎也陷入了争做酱酒第三的营销陷阱,宣称自己是三大酱香之一。
从品牌认知的角度上讲,大家都有机会去做第三。于是乎,潭酒把广告营销投在了争当老三上,却把双标注的真年份丢在了一边。这绝对又是一次营销上的失策。或者干脆说,潭酒压根就没有靠谱的品牌策略,压根就没搞清自己的位置。
营销上通常奉行一个原则,叫二元法则,也就是说成熟市场上,通常是两匹马的竞争。这说起来就长了,总之,三大酱香之一,不是一个明智的策略。
结果呢,江苏综艺集团选派朱伟同学抓贵州醇和枝江大曲,立马就提出了真年份的定位,熟练运用自媒体,获得巨大的品牌声量。这算不算是抢了先手呢。可以想见啊,潭酒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才回过神来,这个真年份,不就是自己多年前率先拥有的一个优势吗,怎么被贵州醇、这个以浓香第一醇、闻名的对手给抢走了呢。
终于,潭酒灵魂出窍,顿悟成佛,他大胆地宣称:敢标真年份,内行喝潭酒。这个广告,分明就是告诉消费者,年份有真假,选酒要谨慎。看看潭酒的详情页,感觉比较靠谱,一则,生产潭酒的仙潭酒厂历史很长,产能大、储备丰富,老牌子,更专业;二则,它在各种年份酒的配比上,标注得清清楚楚,不仅显示了透明化优势,还有规范年份酒宣称的示范性意义。
学而酒有的公证,潭酒早就做到了。在真年份的文章上,潭酒做得是最精细的一个品牌。
不过,它的广告语仍然存在着缺陷,“敢标真年份”的敢标,潜台词是敢标明、敢说出来。这个世界上,敢说的人、敢吹的人多了去了,敢说并不是“真年份”的关键。
品牌的本质不是让人以为你敢说、敢标真年份,而是让大家认为做的就是真年份。
你做的就是真年份,如此,独领年份酒品类走向规范,功莫大焉。
去了两趟茅台,印象最深的却是青花郎和巴奴
衡水老白干的尬舞,一如仰韶彩陶坊的孤单
开山怼胖东来和今日头条怼今日油条,都有点缺憾
酣客王为在《重做》中的定位素养,是否如天图资本冯卫东所言
河南人喝河南酒,天明葡萄酒会崛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