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江坝铝合金门窗店地址

文章目录:

1、咖啡串起心手相牵的山海情谊2、清华学霸深山里造私家庄园,因为太美,半年都舍不得用3、全国百强云南多地上榜

咖啡串起心手相牵的山海情谊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树林缝隙,柔和地洒进窗户,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潞江镇的一个咖啡庄园迎来了第一波游客。

“这款豆子叫铁皮卡,它的特点是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大厅内的咖啡制作区,出现了一个特别的身影,他一边制作咖啡,一边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着保山小粒咖啡。取豆、研磨、萃取……一番娴熟的操作完成后,一杯冒着丝丝热气的“铁皮卡”出炉,香气四溢。

“来,尝一下我们保山的小粒咖啡。”将这抹咖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人,既不是专业咖啡师,也不是保山当地人,而是来自上海的援滇干部胡立。2022年,他从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来到云南保山,挂职任隆阳区委常委、副区长。

提起保山咖啡如数家珍的胡立,自嘲曾经是一位“咖啡小白”。胡立出生在上海,但一直都没有喝咖啡的习惯,更谈不上制作咖啡。因工作与咖啡结缘后,他第一次品尝到保山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的口感,瞬间惊艳了他的味蕾。

“和原来想象中苦涩的味道完全不一样,充满了新鲜的花果香气。”胡立提到的咖啡品种,是保山小粒咖啡,种植于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一个被誉为世界“黄金咖啡带”的地方。

上海和保山,一个是全球拥有咖啡馆最多的城市,另一个则是中国咖啡产业化的发源地。沪滇协作开展前,同一产业链上的这两端却鲜有链接。自从上海市闵行区和保山市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一批批援滇干部都在为咖啡“出山”铺路架桥。

2022年,胡立接过“接力棒”,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身为“外行人”,想要当好“推广大使”,需要做的功课有很多。

他买来了咖啡相关书籍以及冲泡工具,一点点入门,逐渐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还通过走村串寨,将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痛点一一摸清,也为沪滇协作项目的开展打好基础。

如今,提起保山的咖啡豆,胡立如数家珍。接待外来客商时,他也会抓住每一个机会推广保山咖啡。

新寨村是胡立下乡走得最多的村落之一,这里被誉为“中国咖啡第一村”,咖啡种植面积达1.36万亩,每年加工咖啡鲜果约9000吨。

中国咖啡第一村——新寨村

透过“老支书”王加维,胡立了解到这里半个世纪来咖啡产业的变迁:新寨村咖啡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但因产业发展粗放,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因咖农“作坊式”的生产,这里的咖啡豆曾被称为“千家万户豆”。加之缺乏品控,咖农们在市场定价方面并没有话语权。

2017年以来,受咖啡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新寨村的咖啡产业发展之路走得异常艰辛,低谷时咖啡豆价格仅4-5元/公斤,许多咖农甚至砍掉咖啡树,改种其他作物。

面对困境,以老支书王加维为代表的村干部带领村民,开启了一条“自救之路”:村里成立了7个专业合作社,引进外来企业建咖啡庄园,推动咖啡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精品率,是新寨村确立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村里的合作社也在开展初加工,但因为缺乏技术、资金,难以实现标准化运行。沪滇协作项目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几番接触后,王加维和胡立在很多理念上不谋而合。在沪滇协作项目的支持下,一个标准化的水洗加工厂落地新寨村,解决了咖啡初加工的问题;2023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新寨村又建起了一个精深加工烘焙厂。两个加工厂通过引入当地龙头企业运营,不仅能壮大村集体经济,还可以将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引入加工环节,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项目推进过程中,他跑了几十趟,每一个细节都关心到位,有时白天没时间,晚上又过来和我们一起开会到凌晨。”王加维对于这位上海来的干部深感钦佩。在一起并肩推进项目的日子里,两人逐渐成了老朋友。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今年咖啡采收季,两个加工厂将全面投入使用,足以满足新寨村及周边咖农的加工需求。两个加工厂带来的不仅是每年70多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还有咖农守护传统产业的信心。

“以前想着能卖出去就行,现在想的是要把咖啡卖得更好。”47岁的咖啡种植户彭安奎言语间多了几分自信。如今,村里经过初加工的精品豆价格可以达到60-300元/公斤不等。伴随着标准化初、深加工厂建成,这里的咖啡豆品质将更上一层楼。

不被理解 → 备受钦佩

沪滇协作项目覆盖面广,除了咖啡加工厂,还有人居环境提升、提水灌溉工程等,每一个项目推进过程中,都会遇到卡点、堵点。

为了确保这些项目按时按质实施,胡立大多数时间都在下乡,两年间他几乎跑遍了所有乡镇。

“他最大的变化就是黑了、瘦了。”同行的上海援滇干部朱旭晖回忆,第一年过年返回上海时,同事们差点认不出来他。胡立还展示出惊人的语言能力,跟老乡交流过程中很快就适应了当地方言。

对于胡立而言,短短三年,要让每一个项目顺利落地,时间非常紧迫。他在工作中也会不自觉开启“加速”模式。遇到项目迟迟不能推进时,他会显现出严苛的一面,有时甚至不留情面。这样的行事风格,也曾让当地干部不解。

在潞江镇丛岗村提水灌溉项目推进过程中,因施工过程中发现现场环境比预想的复杂,加之有可能涉及占用村民土地,施工方、村民也因各种原因陷入僵持。胡立见状,立即协调林业、环保等部门,把协调会开到施工现场。

面对施工方的辩解,胡立不留情面地打断,现场一度陷入安静。短短一个多小时内,胡立将项目施工的堵点、卡点一一梳理,现场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逐一攻破。剩下的就是不找借口、不留余地全力推进。

起初,有的当地干部不理解胡立,接触多了,他们也逐渐意识到,严谨高效才是推动项目落地的“利器”,也逐渐对他心生敬佩。“一位来自上海的干部,为我们的发展用心用情,让我们非常感动。”潞江镇镇长夭德华说。

“我们要让来之不易的项目资金,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胡立道出了自己的初衷。随着项目顺利推进,丛岗村上万亩咖啡地的灌溉问题,有望在今年内得到解决。

隐于深山 → 香飘万里

走村串寨之余,胡立也化身“推广大使”。通过他牵线搭桥,保山小粒咖啡频频亮相上海的各类咖啡展会、咖啡节,深受上海市民欢迎。胡立还多方奔走,引进上海咖啡企业,包括连锁咖啡馆的经营者、烘焙企业到保山实地考察,达成了产销协议。

沪滇两地市场端与咖啡种植源头端的连接,越来越紧密。今年5月,通过胡立牵线,10家保山咖企来到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往来游客呈上“抵达上海的第一杯咖啡”。

活动现场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的咖啡走到上海,乃至更远的地方。”参与活动的保山市新寨咖啡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显文提起这段经历,感触颇深,“很多游客说从来没喝过这么好喝的咖啡,有的还转化成了我们的线上客户,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跨越千里,保山小粒咖啡,也被亲切地称为“沪滇牵手豆”。

“上世纪70年代,就有200多名上海知青,奔赴潞江坝发展咖啡产业,我们新一代的上海干部,接过了助力云南发展的接力棒,要让保山小粒咖啡的金字招牌走向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对于胡立而言,工作、生活了近三年的保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能忘怀、永远牵挂的地方。

清华学霸深山里造私家庄园,因为太美,半年都舍不得用

云南保山的潞江坝,

高黎贡山挡住了印度洋过来的暖湿气流,

这里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咖啡产区。

2014年开始,北京的建筑师华黎用4年,

把这里的一块荒废院子,

改造成了一座咖啡庄园。

有咖啡储存、加工空间,咖啡厅,

及正在筹备中的咖啡博物馆。

整个建筑用76万块砖打造,

面积2000㎡,柱廊、拱券贯穿,

细节精巧,气质古典。

身处其中,还望得见远处壮阔的怒江峡谷。

真没想到在云南小村里,

还有这样一座宁静雅致的现代建筑,

而且与当地完美相融。

常有周围城镇的人们特意驱车前来,

看一看建筑,喝一喝咖啡。

撰文 成卿

华黎在咖啡庄园

2010年,建筑师华黎在云南腾冲建成了一座造纸博物馆,因此常到云南,通过朋友认识了谢先生。

谢先生在云南保山的潞江坝种着近一千亩的小粒咖啡林,在高黎贡山脚下的坝湾村,他买下了村中心一块地,想做一组房子来储存、加工制作咖啡豆,还有一个展示当地咖啡文化的博物馆。

地位于整个村的高处,开车进去要沿缓坡先在村中心兜上一圈,途经一个小学、一个中学,很热闹。抵达后,整块台地地势向着西北方向跌落,俯瞰怒江峡谷,视野所及都是连绵的青山。

回廊后可见废弃电影院的外墙

废弃的电影院内部

咖啡庄园的地是以前乡政府的办公地,乡政府迁出去后,8000多平方的地上散落着一圈曾经的办公楼、房舍,还有一座两层高的电影院。

电影院前的一棵250年树龄的老榕树,是这里的“镇院之宝”。

2014年的6月份,华黎第一次来,便被这块地本身吸引了,“这儿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十分宁静,尤其这个八十年代的老影院甚至有穿越感,气场很强大,很吸引我。”

四年后,华黎在电影院的一侧并排修建起两栋新建筑,一共1800多个平方。

一栋红砖砌筑的两层咖啡厅,另一栋有三层高,外观上看由灰砖包裹,是咖啡的加工厂和储藏间。

三层主体建筑

从下沉庭院进回廊,从回廊进红砖砌筑的咖啡厅。咖啡厅紧挨着的就是咖啡庄园的主体建筑。

主体建筑三层高:

一层是咖啡豆的储藏空间。储藏需要恒温恒湿的物理环境,红砖砌筑出十字拱的结构, 阴影之下甚至有些幽暗,像酒窖一般。

这儿地面比户外的中心庭院地面低一大截,更像一个地下室的空间,厚重的柱子密集地扎入地里。

二层是咖啡豆的加工制作的车间。考虑加工设备器械的体积大,华黎用连续的多个平行单向拱串联出一个开阔的、没有柱子的大空间。

外面围绕了一圈环廊,南北走向的拱结构从室内延伸到环廊,视觉上看,把南边庭院里的景致和北边是峡谷的风景联系起来。

三层安置了几间客房,给业主谢先生来这儿玩的亲友住。

楼层越高,看峡谷的视野越好,建筑本身也从砖砌体脱胎换骨成了混凝土的结构,多了更多的开窗和更大面积的玻璃,从形体上也变得透明、轻快起来。

二层和三层之间,华黎设计了一个单跑楼梯,有很强的方向指引性。

二层往三层走,人朝着中心庭院,透过拱形的窗洞,眼里是郁郁葱葱的庭院树荫;

到达三层的楼面,转过身来,视野面向的是怒江峡谷。

楼梯一侧的公共休息间用了透明的玻璃房围合,连同露台一起,框出开阔的视野。玻璃上映出了一重镜像的景色,更显得有趣。

整个建筑从下到上,从一层到三层呈现出一种从重到轻、从厚重到透明的转变,在华黎眼中,这是一个从大地向天空逐渐过度的过程,和咖啡是一样的性质:

“咖啡是生长在土里面,这个建筑也是从土里面生长出来。”

进入咖啡庄园后,从庭院到回廊,又进入主体建筑看远处风景而豁然开朗,给人从收到放、先抑后扬的体验。

回廊和庭院

一组混凝土的回廊把老电影院和两栋新建筑串联起来,在整片地上围合出三个庭院,大小不一,高低不同。

第一个庭院在整块地的最中心,也最大,是场地上的老办公楼、新建筑和回廊一起围出来的。

人们从外面熙攘的街道走进来,一下子安静和放松下来;

第二个是大树庭院,在中心庭院的西边,回廊围绕着250年的大榕树。

院子以这棵树为中心,回廊的每个洞口都能自由地穿行。

第三个庭院,紧挨着大树庭院,利用地形做出了两层高的院子,沿着楼梯往下走,到达这个“下沉庭院”。

院子串连着旁边的咖啡厅,承担起这块地上的交通枢纽角色。

华黎喜欢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诗歌《庭院》,诗歌里写道:

庭院被天空浸润。

庭院是一道斜坡,

是天空流入屋舍的通道。

下沉庭院强调的便是和天的关系,“这是一个向天空致敬的庭院”。

在这里,人对空间的感觉是竖向的,身处其中,不自觉地会抬头看,先看到围合庭院的裸露混凝土,往上是电影院的灰砖墙面和小拱券窗,然后是云南清澈的天空。

夕阳下,老电影院的墙面上闪烁着斑驳的树影,散发出肃穆的气质。

华黎下一步的计划是把它改造为咖啡博物馆,曾经的礼堂功能也会被保留下来。

砖和拱的建造

整个咖啡庄园的两栋新建筑一共用了76万块砖,红砖有40多万块,灰砖有30多万块。

在咖啡庄园的建造上选择砖,华黎的考量也是来源于这片地给自己的直接感受:

“这场地跟当下我们的生活有一点脱离,老的电影院自身就带着怀旧气质,而且它本身也是灰砖砌筑的。

砖具有泥土的质感和手工感,我们手掌就可以比划出它的大小。砖这个材料如果用在这里,造出的新房子可以和这个场地原有的宁静气质很契合。”

而砖要变成结构,最古老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先成为拱,贯穿整栋建筑的“砖拱”结构由此而来。

建造初期,华黎有些担心:“拱的建造是这个项目最有挑战的地方。咖啡储藏的一层空间里满是十字拱的砌筑,十字拱在45度交线的地方需要砍砖。

拱的交线往顶部走,每一皮砖需要砍去的角度也不一样的,没法用机器做精确的角度测量,完全要通过工人师傅的目测和手头功夫来控制。”

“找来的老师傅都是五十岁以上的。先用木头做出模板,然后在模板上面进行砌筑,完成之后再拆掉木模板。需要有耐心去把它实现出来。”

在二层咖啡加工车间里的拱形窗洞上,华黎做了很细节的坚持:没有窗框,让玻璃和砖墙直接接触。

华黎对地方文化和民间技艺有特殊的敏感和好奇,曾有建筑学者评价华黎“他的建筑常常使用一种混杂了地方工艺和外来要求的’中间技术’”,这一点在咖啡庄园里有着明显的体现。

建造所有的灰砖都来自当地砖窑,而红砖则来自保山附近的砖窑。

对红砖和灰砖各自使用在哪,他也有精心的布局:

老电影院是原有的灰砖,相连的两层咖啡厅用红砖,新的三层建筑在外廊用灰砖,从外观上看,呈现出灰到红再到另一种灰的色彩间隔;三层建筑的内部又再次使用了红砖,使室内的氛围温暖亲和。

户外庭院的裸露混凝土围廊,以更简约的形式恰到好处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咖啡庄园落成的时间还不久,业主谢先生也正在慢慢着手来使用咖啡仓储、加工车间。

而房子建成以后,口碑相传,很多保山当地或者周边的人会特意驱车来这里看一看建筑,喝喝咖啡。

部分图片摄影:苏圣亮

全国百强云南多地上榜

最新名单出炉!

昆明市官渡区、昆明市西山区

丽江市古城区、昆明市五华区

上榜2024年全国市辖区

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曲靖市麒麟区、保山市隆阳区

上榜2024年全国市辖区

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

近日,第五届全国市辖区旅游研究成果《全国市辖区旅游研究报告2024》暨“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名单在北京发布。

报告显示

我国市辖区2023年

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平均值

分别为934.66万人、75.93亿元

同比分别增加了39.56%、32.69%

城市旅游强势复苏

掀起国民出游新热潮

下面

和小布一起来看

云南上榜的这几个市辖区

2023年的旅游成绩

↓↓↓

昆明市官渡区

2023年,官渡区接待游客5950.78万人次、同比增长31.4%;旅游总收入881.48亿元、同比增长59.6%。

节日期间,官渡古镇游人如织 王毅 摄

2023年,官渡区旅游市场持续火爆。辖区内既有官渡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又有盘龙江、宝象河、滇池湿地等生态旅游资源,也有滇戏、花灯、官渡特色小吃、“云子”围棋、乌铜走银、乡土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还有“南博会”“旅交会”等的举办地——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博览资源,更有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大剧院、云南文苑等省级重大文化基础设施。

官渡区文化和旅游局深入挖掘区内历史文化、生态观光、特色美食等旅游资源,以官渡古镇、云南省博物馆、宝丰湿地等为核心,推出“烟火诗意人文历史 官渡不止于此”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住在官渡、玩在官渡、吃在官渡。

昆明市西山区

2023年,西山区接待游客4245.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7.88亿元,分别增长33%和49%;入选“2023年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

西山龙门 李茜 摄

从产业角度来看,西山文旅的重点文旅产业和资源大致有五类,包括以昆明西山风景区为主的临滇池旅游带;以融创海世界为核心的大型单体式文旅体验体;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碧海团”自然休闲旅游带;城市核心区内城市综合体以及各类型文化娱乐资源体验项目。统计数据显示,五类西山文旅产业类型中,城市综合体贡献的城市吸引力占比最高,2023年共接待游客1331.05万人次,其次是乡村旅游,全年接待游客919.67万人次。

2023年以来,夜间文旅消费成为西山区文旅消费的重要增长点。西山区不断加大夜经济的投入,重点打造了云纺、西山万达广场、融创文旅城等8个夜经济文旅街区,推出一批夜市美食、夜间演出,同时夜间健身场地、夜间图书馆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设施和项目也对公众开放,引导消费者的出行时间由“日”向“夜”实现全面覆盖,让西山的城市烟火气更加浓郁。

丽江市古城区

2023年,古城区接待游客4350.4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3%,实现旅游收入971.08亿元,同比增长111.34%。其中过夜游客1895.07万人次,同比增长122.24%。过夜游总收入为765.71亿元,同比增长172.23%。

假日期间,丽江古城的游客络绎不绝 赵庆祖 摄

2020年,古城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古城区高标准举办“非遗文化周”“古城春晚”、丽江婚纱旅拍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丽水金沙》、《纳西古乐》、木府成为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体验地,徐霞客纪念馆、十月文学馆等28个免费开放公共文化空间深受游客青睐。打造 “夜游、夜赏、夜品、夜购”系列活动,成功申报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

古城区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载体,实现全区4A级以上景区实现语音导览、指引标识、扫码刷脸入园、智慧厕所、AI识物全覆盖。智慧消防、智慧停车场、无人扫地车、无人巡逻车等应用场景纷纷在古城落地,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促进旅游管理手段创新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给予通报表扬。

昆明市五华区

2023年,五华区旅游业明显复苏并持续向好,累计接待游客32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3亿元,同比增长74%。

游客市民打卡教场中路蓝花楹 王劲文 摄

五华区文旅产业以商务娱乐旅游为支撑,以历史文化旅游为重点,以乡村生态旅游为突破,以文化创意旅游为补充,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辖区内有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旅游名村1个。

近年来,五华区全面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城市美誉度,连续五年举办蓝花楹文化艺术节,强化具有五华区域特色的文旅形象记忆,在“赏花+经济”上做足功夫,推动“文化+创意”“文化+生态”“文化+消费”的融合发展,打造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消费新场景。

曲靖市麒麟区

2023年,麒麟区累计接待旅游人数25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2.64亿元、同比增111.57%,打造了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麒麟样板”。

游客乘船参观麒麟水乡 图源:“麒麟融媒”微信公众号

麒麟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全区有克依黑、麒麟水乡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18欢乐世界、潦浒古镇等3个3A级旅游景区,3个省级旅游名镇,4个省级旅游名村,3个省级特色旅游村寨,1个市级特色旅游村寨。

2023年以来,麒麟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清凉曲靖·避暑天堂”麒麟系列文旅活动、“麒麟献瑞、国泰民安”春节系列活动出圈出彩,荷花节、龙舟赛、长桌宴、跨年音乐会等特色文旅活动多姿多彩,“一站式”办理公交爱心卡、“候鸟驿站”“幸福食堂”“四免费一服务”“麒麟我帮你热线”等服务暖心贴心,吸引近40万避暑大军奔赴麒麟“纳凉”,经验做法被多家央媒报道,获评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保山市隆阳区

2023年,隆阳区累计接待游客1480.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5.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5%和19.59%。

游客在世外乡村·高黎贡勐赫小镇景区度假 图源:“保山文旅”微信公众号

目前隆阳区共有A级景区18家,其中4A级2家,3A级9家,2A级7家,包括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景区、世外乡村·高黎贡勐赫小镇景区、隆阳新寨万亩咖啡园等。

近年来,隆阳区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潞江坝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勐赫小镇等重大文旅项目,依托传统村落、保山小粒咖啡等优势资源,重点打造了寻咖之旅、历史文化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扩大了知名度。隆阳区正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仪态万千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知道多一点

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研究,从旅游发展水平、旅游营销强度、旅游带动作用、旅游基础条件、旅游设施服务、旅游市场监管6个方面32个指标构建研究评价体系,得分居前100位的即为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是指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在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社会经济支撑条件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潜在的、能够发挥出来并能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城市旅游业生命得以延续的关键因素。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是一个对城市旅游业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旅游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包含旅游资源潜力、旅游市场潜力、旅游开发效益、旅游支撑条件4个方面,共21个指标。得分靠前的100个区即为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

整合自“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旅游百强县”微信公众号、“滇中新区发布”微信公众号、“昆明官渡发布”微信公众号、“昆明西山发布”微信公众号、“行走西山”微信公众号、丽江市古城区人民政府网站、“古城之窗”微信公众号、“昆明五华发布”微信公众号、“麒麟融媒”微信公众号、保山市人民政府网站、隆阳区人民政府网站

资料:昆明市委宣传部 丽江市委宣传部 曲靖市委宣传部 保山市委宣传部

信息员:陈燕 和晓雁 唐鹏 赵建文

原标题:《全国百强!云南多地上榜》

阅读原文

来源:澎湃云南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高档系统节能门窗

高档隔音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高档隔热门窗

上一篇: 潞城区:房屋修缮快推进 保障群众过“暖冬”
下一篇: 潢川县举办“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陪读学生家长专场招聘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