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鹭洲路:424年前新桥南段繁华处,而今海峡两岸美食汇开幕

装修后鹭洲路起始段

鸟瞰白鹭洲

水月亭一隅

相信本地年轻人对鹭洲路,知道的并不多,这可是当年福建漳州最繁华之路。百年变幻,世人彷徨。先有白鹭洲,再有东新桥,后有鹭洲路,悠悠岁月,424年风雨。从明代建桥纳入管辖,清代命名白鹭洲,民国建鹭洲路并设农贸市场。白鹭洲,原是九龙江江心的堆积沙洲,四面临水,芳草凄凄,白鹭为家。此地盘在明代,属于龙溪县诗墩保乡下,为十二、三都。乡民陆续在沙洲上种植并建房,填土与积沙不断,渐渐与江南岸连成一片。民国曾经凭此平坦地势,建立了飞机场。1932年红军进漳,缴获国军49师张贞部的飞机,就在此地。

“漳州断桥”:此处原是东新桥旧址

路中小景

今日鹭洲路

星转斗移,白驹过隙。解放后,这片沙洲地属于南星大队诗墩村,此村是漳州小吃祖宗之一,为名气远播的蔴薯粒、“阿达仔”、“菜头粿”的正宗原创村,老村民操此业者不计其数。当然,现在建成了“龙江岁月”景区,在其最东端就是鹭洲路,它曾经是漳州最古老热闹的闽南小吃集聚地。因为东新桥飞架南北,桥北俗称新桥头,桥南就是鹭洲路。文革时期,桥曾改名为工农兵桥。东新桥位于中山桥东面,是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兴建的石梁桥。民国时期在原址改建为公路桥,始称东新桥。鹭洲路就随桥兴旺,从明代至2002年,因危桥全拆,才火爆不再。

桥连城区农村结合部,城外有驻军,故称“工农兵桥”,此桥牌号仍在…

一片废墟:未装修前的鹭洲路

鹭洲路正对于原东新桥之桥头,至桥南闸口一带。一江之隔,恍然如梦。人行走上装修后的鹭洲路,感觉焕然一新,新潮加复古,让人沉浸在古今历史文化思索之中。水月亭庙、古早码头、古示禁碑、老号商铺、街市小巷,处处重新透露出曾经的繁华气派。解放后一度称为朝阳路,可是路为南北向,无法朝阳,故复改成鹭洲路。南北两岸客商物流比肩接踵,商贸活跃,民国时期特设白鹭洲市场。鹭洲路,成为城区第一示范路。东新桥拆除后,鹭洲路成断头路。桥南一些学校、商铺、企业与居民只好陆续搬出,从此繁华落幕。

人在鹭洲路,一水之隔,背景对岸…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老街古迹遗址仍存,装修后精神抖擞,以浓妆面世。触摸老街,漫步上下,仿佛可以想象当年商贾如云、丽人双双的情景。岁月留痕不曾黄,老街返童盼辉煌。如此美丽之路,可惜游客并不多,究竟是鲜为人知,还是别有原由。总之,时间会证明一切。当年漳州古城重装修时,也是一样车马稀,而今年春节却火爆得水泄不通,惹得央视天天报道。在此凭吊往事,品尝美食,不亦乐乎。路头“海峡美食汇”的灯笼已经高挂,五彩缤纷路牌晃眼,诚招天下客。电音三太子也伴随出场,设计中闽台味十足,匠心独运。

?平心而论,鹭洲路处处都有精彩设计,如台湾歌手邓丽君追星墙、“百家姓”灯笼墙、水月亭立面彩绘,都颇具创意,让人不禁想拍照打卡留影,有炫耀一番朋友圈的冲动与期待感。但是,老街重返人气繁华,需要时间,需要宣传,需要让人重新考量。?鹭洲路的闽台文化元素,是最大亮点。有人呼吁,若是重建东新桥人行桥,让南北互通,那么,鹭洲路返老返童就会在眼前。因为江北早晚都人流拥挤,他们在早作锻炼、晚作散步,这些人会带动古城游客分流于此。鹭洲路,焕发青春就在盛世!

老照片:历史上东新桥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高端断桥铝合金门窗

高端门窗品牌

上一篇: 漳州高档铝合金门窗厂
下一篇: 潍坊10月1日正式撤销13个县市区服务热线号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