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座座金桥 连通未来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

沙河、澧河,在造就了漯河秀美风景的同时,也成了漯河文化的一部分。

横亘在沙河、澧河上的一座座桥梁,连接起过去与未来,见证了漯河的发展和繁荣。

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桥梁,在助推经济腾飞、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成为地标性建筑,让这座城市变得更迷人、更亮丽。

01

金桥通 经济兴

夜幕降临,市区五台山路澧河大桥南端的漯湾古镇灯火璀璨,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品美食、赏美景、看演出,人流如织,人气火爆。

9月25日晚,时值周日,游客众多,一家烧烤店门口食客排起了长龙。老板和几个伙计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老板赵先生说:“人多生意才好,我们累点儿没啥。这说明当初我们在这里开店的选择是正确的。”

“每天前来游玩的人很多。”漯湾古镇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我们景区有吸引游客的魅力外,五台山路澧河大桥也助推了景区的发展。”

五台山路澧河大桥把源汇区与西城区连成一片,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便捷,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济不断发展,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五台山路澧河大桥就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而建,对推动市区西南区域开发、加强西城区和源汇区互联互通、促进漯湾古镇招商引资做大做强起着重要作用。

我市新西环唐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也接近尾声。未来,这一大桥建成通车将显著提高我市南北向交通效率,缓解老107国道和京港澳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对于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郾城区、源汇区和西城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要发展,首先就要打牢交通基础。10年来,太白山路沙河桥和澧河桥、五台山路澧河桥、牡丹江路沙河桥……市区共建设了15座桥梁,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02

桥梁多 出行畅

作为“枕在水上”的漯河,桥是城市发展的显著标志。

老大桥(交通路沙河桥)是市区第一座跨河大桥,原苏联援华重点工程,建成于1964年7月。这座经历了58年风雨的桥梁,是漯河城市发展变化的见证者,也是几代漯河人情感的牵绊。如今,经过两次升级改造,老大桥已成为上为主桥、辅桥结合,下能过船通航的新的城市景观大桥。

谈及老大桥,老漯河人张文明告诉记者,在漯河人心中,老大桥不仅是一座连通南北的桥梁,还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老大桥通车时,他20岁出头。到桥上看灯、看景,是那时最浪漫、最有趣的事。“当时,老百姓的高兴劲儿无法形容。沙南、沙北终于连成一片。大家过河再也不用走浮桥了。”张文明说。

丁湾桥(人民路澧河桥)是我市成为省辖市后于1991年建成通车的第一座澧河大桥。这里原来是一个渡口。许多漯河人至今仍然记得坐着摆渡船“上漯河”的经历。丁湾桥建成后,群众出行更顺畅,城市向西延伸更加顺利。

如果说老大桥方便了老百姓南来北往,泰山路沙河桥的建成则结束了市区浮桥的历史。在沙澧河交汇处大槐树附近,曾有一个渡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市在此处建起一座浮桥,供非机动车通行。但受条件限制,群众运送物资很不方便。为利于排洪,浮桥每年7月拆除,9月重新组装。浮桥拆除期间,河上有渡船来往。1995年,泰山路沙河桥在此处建成,终结了漯河人坐船和走浮桥的历史。

目前,我市建成区域内跨河大桥密度在中原城市群中绝无仅有。有桥梁专家曾赞誉漯河“人站立桥头,左看有桥,右看还有桥”。可以说,漯河已成为一座桥梁博物馆。

03

一座桥 一处景

一座城市,因为河有了灵气;一座有河的城市,因为桥梁有了诗意。

市区牡丹江路沙河桥建成,对展示“中原生态水城”良好形象、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桥以优美的造型、绚丽的灯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为漯河人心目中的网红桥。

沙澧河风景区是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夜晚的泰山路沙河桥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桥拱上安装有不同颜色的射灯,射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远看像彩虹。因此,漯河人称这座桥为“彩虹桥”。这座桥是我市最早的标志性建筑和景点之一。

如今的沙河、澧河之上,一桥一景,风格各异,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沙澧河岸,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宛如人间仙境。

桥梁美化着这座年轻的滨河城市,也见证着漯河的繁荣与发展,巧妙地把“桥文化”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以古颂今,以今扬古。一座座大桥,是漯河快速发展奔小康之桥,是漯河人勤劳致富、幸福圆梦之桥。

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桥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志杰告诉记者,许多新的桥梁,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老桥的交通功能虽然弱化了,但景观功能还在,历史、文物价值还在。这些老桥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创造旅游价值。桥梁已成为漯河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成就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桥文化”。

文/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子恒

本文来自【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高档隔热隔音门窗

高端隔热门窗

隔热门窗

隔热门窗

上一篇: 漯河:人民不会忘记,向见义勇为模范致敬
下一篇: 漯河:打造枢纽经济先行区 变要素“流量”为价值“留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