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铝材批发市场

文章目录:

1、省发改委急电各市,力助双汇复产大河报探访漯河双汇总部基地:员工多数已上岗2、漯河将军楼的前世今生3、追捕14年:抢劫并杀害12名出租车司机团伙最后1人归案

省发改委急电各市,力助双汇复产大河报探访漯河双汇总部基地:员工多数已上岗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刘广超 姚程

今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学校延期开学、企业推迟开工,广大民众也纷纷宅在了家里。随着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过去,河南各地市却纷纷传出商超面临“无肉可卖”的尴尬情况。

近日,河南省发改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漯河、郑州等12个市发改委和济源示范区发改部门,积极支持双汇供应商复工,保障双汇疫情防控重点生活物资的生产。双汇目前复工情况如何?2月9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深入该企业生产、流通、商业等环节一探究竟。

进车间:如闯关卡,员工多数已上岗

2月9日上午10时50分许,记者来到位于漯河市召陵区的双汇第一工业园,在厂区门口,保安人员对车辆进行了消毒。在双汇发展肉制品分厂厂长周平的带领下,记者在经过脚踏消毒池消毒、测量体温、酒精消毒双手、登记身份信息后,终于进入了肉制品分厂车间的参观通道。

透过窗户,记者看到车间内的工人们全都戴着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正在忙碌地工作着。“我们这个厂有2700多人,除了部分员工因社区、乡村封路出不来以外,90%的员工已经到岗了。”据周平介绍,该厂从1月22日开始放假,受疫情防控影响,本该2月1日复工,但往后推迟了两天,2月3日开始上班,如今人员基本已经到岗,正开足马力生产。

在屠宰厂车间的参观通道处,记者看到车间内也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屠宰厂约有员工700多人,目前到岗600多人,员工的复岗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屠宰厂厂长王进告诉记者。

据双汇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汇复工情况之所以这么理想,主要得益于国家发改委、河南省发改委和漯河市发改委在政策上的支持和行政服务方面提供的便利。

保安全:网上办公,就餐实行分时段

“针对此次疫情,公司内部下发了通知,对各项防疫工作进行了严密部署。”据双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成立了以总裁马相杰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安排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对外联络机制和应急预案,下发了50余份疫情防控制度。

针对此次疫情,双汇采取远程办公、轮岗上班、错峰上班等弹性上班机制,减少上班人员;对现场上班员工逐人进行健康排查,有异常的一律居家隔离观察14天,阻断传播途径。

每位员工在上岗时,除了要通过脚踏消毒池、双手消毒、登记信息、测量体温等步骤外,还需在洗手池处清洗双手并进行二次消毒,进入车间内部时还需再进行一次消毒。在工作过程中,所有员工必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每隔4小时进行更换,同时设置有专门处理口罩、手套的垃圾箱。生产前后立即对电梯、办公室、会议室、餐厅、宿舍、生产现场等重点区域严格消毒,全面防控。

除此以外,车间内及外部每隔两小时会进行一次消毒,每天早晚各一次的班会也临时取消,改为各班组自行召开。“我们还取消了各类大型会议,倡导召开电话会、视频会、语音会。”该负责人说,原本员工就餐时是在食堂一起吃,如今采取分时段供餐,并且供应的是成套的盒饭,员工就餐时也需隔开一定的距离,从多方面来减少人员的聚集。

连锁店:储备充足,价格浮动变化小

2月9日中午12时30分许,记者走进位于漯河市人民路上的双汇连锁店1号店内,看到店内的顾客仍有不少,多数在选购蔬菜和肉类制品,店员们都戴着口罩、护目镜、头套,还穿有防护服。

菠菜2.98元/斤、芹菜2.98元/斤、鸡全腿11.98元/斤……超市内各种蔬菜、肉类的价格稳定,并没有出现大幅涨价的景象。市民彭女士选购了两只猪脚,准备回家煲汤,“近段时间一直在家没有出门,就算是出门也是来买些生活物资。”彭女士说,特殊时期,街上的肉铺基本上都关了门,“不过就算他们开了门,我们还是不太敢买,所以买肉的话还是来到了双汇连锁店,更加放心。”

据双汇商业连锁有限公司门店运营副部长刘丽敏介绍,春节假期,双汇连锁店一直没有关门歇业,根据公司下发的通知,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如要求顾客进店必须戴口罩、测量体温、店内定时消毒等,保障顾客和员工的安全。“同时我们与一些小区物业进行了洽谈,提供配送服务,顾客将订单发过来后,我们会将货物配送至小区物业,再由顾客取走。”刘丽敏说,这项业务的开展也赢得了不少居民的称赞。

物流难:三大主因,到处“堵路”最头疼

记者走访了双汇第一工业园及双汇连锁店后发现,该园区内各条生产线都已正常开工,连锁店内货物供应充足,为何还会出现某些地市“无肉可卖”的情况呢?据双汇相关负责任人介绍,双汇企业内部的困难他们都能克服和解决,但目前村镇封路、交通不便,影响员工到岗,造成生产开工不足;上游供应商尚未完全开工,影响原辅包的采购;其次便是道路限行,影响了各类货物及产品的运输。

“现在各地都封锁了主要通道,高速路口也有层层把守,甚至外地车牌的车辆根本不允许进市,货物也就运不过去了。”在双汇物流中心,双汇物流总经理邢金蛟指着厂区内停放着的货车对记者说。

最为紧要的,还是通行证的难题。“目前共有ABC三级通行证,A级是针对全国范围的,目前漯河市就可以办理,C级针对漯河市范围,我们也可办理,但B级是针对河南范围的,我们仅仅从有关部门领到了40张通行证,还有300张的缺口。”邢金蛟说,没有B级通行证,货车就无法前往河南省的其他地市送货,但公司所需的通行证缺口太大,已经多方申报要求增派B级通行证。

省发改委:各地市,要力保双汇“复工”

据悉,双汇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全国18个省(市)建有30个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年产销肉类产品400多万吨,每天有1万多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辐射近百万个销售终端,对满足老百姓肉及肉类产品需求来说,举足轻重。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日前下发《关于协调部分企业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漯河、郑州等12个市发改委和济源示范区发改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积极支持双汇供应商复工,保障双汇疫情防控重点生活物资的生产。

《通知》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加大企业的复工复产保障力度,着力帮助解决用工、原料、资金、物流配送等实际问题,全力支持和有序组织双汇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加强各复工企业与双汇的对接,原则上确保企业复工后产能满足双汇的生产需要。

“在恢复生产的过程中,漯河市委、市政府以及河南省有关部门,都给予了我们很大支持。”双汇发展负责人表示,企业将在政府疫情防控部门和供应保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完善企业疫情防控体系,全力克服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全面履行好企业责任。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龚浩

漯河将军楼的前世今生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

建筑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那些保留下来的老建筑,见证了历史变迁。近日,位于漯河四高院内的将军楼被列入第二批漯河市文物保护单位,让这座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工字楼再次受到关注。这栋楼里发生过什么故事?近日,记者多方探寻,为读者揭开将军楼的神秘面纱。

10月15日,记者走进漯河四高。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柏树、女贞树后面,藏着一座两层工字楼,主体为仿苏式建筑,砖木结构、红瓦铺顶,青色的柱子、红色的门窗,沉稳大气。悬挂在二楼的“将军楼”三个金色大字十分显眼。

走进将军楼,带着岁月沧桑的木制楼梯踩上去“吱呀吱呀”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光辉过往。将军楼建于1952年,当时漯河四高叫“省立郾中”,著名教育家周祖训在该校任业务校长。将军楼1953年建成投入使用,拥有12个教室,是当时郾城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当时郾城人引以为荣的地方。

这栋楼因外观呈现“工”字形,被称为工字楼;又因楼顶、护栏、楼梯均为红色,也被称为“红楼”。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1953年在这栋楼的203教室就读。后来,这栋楼被人们誉为“将军楼”。如今,在漯河,这样的工字楼已经难觅踪影。将军楼成为我市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教学楼。

市档案馆副研究馆员蔡慧娟向记者讲述了将军楼的前世今生。1948年,我省的部分教职工和学生2000余人在汉口设立了“中原临时中学”,周祖训任校长。1949年2月,周祖训决定将学校留在原地迎接解放军。他借债度日,使“中原临中”在千难万险中保存下来。

1949年5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了解到“中原临中”的师生在湖北坚持斗争迎接解放的情况后,电示武汉军管会协助“中原临中”迁返开封。在平汉铁路暂时不通的情况下,广大师生徒步到信阳,再乘火车北上,6月中旬到达漯河。此时接到河南省教育厅指示,将“中原临中”的校址改在郾城。当年7月,“中原临中”更名为“省立郾中”,在郾城建校,周祖训任业务校长。

1952年,上级拨款为“省立郾中”兴建了教学楼,就是今天被称为“将军楼”的工字楼。后来“省立郾中”经过了多次更名,2005年,更名为“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

1998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漯河四高的校园里,新的教学楼陆续拔地而起。学生迁入新楼上课,将军楼完成教学使命,改为行政办公楼。近70年来,将军楼把莘莘学子拼搏奋进的身影定格在时光中,也默默地讲述着广大教职工拼搏进取的故事。

直到现在,一提起将军楼,漯河四高的教职工和曾在这里读书的学生依然倍感自豪。今年81岁的乔聚坤1962考入“省立郾中”,在将军楼里度过了三年高中时光。“当时我们称它为‘红楼’。我初中时就立志要进去读高中,最后得偿所愿。”乔聚坤说,在这里上高中是他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幸福的事情。

“从1983年开始,我在将军楼里讲课十余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漯河四高退休教师王付民告诉记者,这栋楼见证了他作为一名教师的成长历程。

漯河四高校长赵耀堂告诉记者,如今,将军楼已成为广大师生敢于拼搏、奋勇争先、求实创新的精神象征,将激励更多优秀学子努力进取、发奋图强,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晓玉

本文来自【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追捕14年:抢劫并杀害12名出租车司机团伙最后1人归案

第六个人

刑警刘志刚一直在找一朵玫瑰花。

作为12起命案中最关键的“血色”,这朵“花”已经消失了14年。

2005-2006年不到3个月内,一个6人团伙先后抢劫并杀害两省三市12名出租车司机,包括11男1女,抢得钱财4000余元。这是1949年以来,“针对出租车司机群体最大的系列杀人案件”。

最后一起案件发生次日,该系列案告破,团伙中3人伏法,2名未成年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但仍有一人尚未归案。同案犯的交代分别指向这个名叫杨通的人,称其是第一个决定去抢劫、杀人的主谋。此后,寻找消失的主犯杨通,成了黑龙江警方每年的“必考大题”。

在警方发出的通缉令中,那个22岁的青年相貌清秀,特征包括“右上臂文有一朵红玫瑰”。

被害人

何巧莲(化名)记得,2006年2月26日,丈夫刘仲春(化名)刚吃完午饭就急着出门拉活儿。

他开的那辆红色夏利出租车还有7天就要报废。那是夫妻俩从银行贷款买的,虽然“老是坏”,但依然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

刘仲春和妻子盘算,跑完这几天就不干了,以后做点买卖。眼看外甥女要结婚,他想跑个份子钱,如果活儿多,还能跑个车票钱,回吉林老家看看父母。

那天下午出门前,这个一向顾家的男人把两件衣服泡进盆里,让妻子等他回来洗。

第二天,43岁的刘仲春在距离大庆市28公里外的一处排水沟被发现,身中56刀。何巧莲的姐姐说,为了能让刀顺利刺入腹部,凶手行掀开了刘仲春的上身棉衣。

这是自2005年12月起,相继发生在黑龙江省肇源县、大庆市、哈尔滨市、肇州县的第七起出租车司机遇害案。公安机关通过分析作案手段、对比刀口、勘验现场痕迹发现,这些案子是同一伙人所为。

遇害司机都身中数十刀,一名司机遇害后,身上仅有的24元钱被抢走;两名司机分别遇害,被抛至同一处坟坑内;有司机试图逃跑,遭凶手扑倒后残杀……刘仲春是这些被害人中被捅刀数最多的一个。

在杀害刘仲春前,凶手一伙人发生内讧,17岁的成员江铭(化名)在参与两次劫杀后,趁其他成员在洗浴中心时,偷走了两部抢来的手机和200余元钱,然后逃离。

随后,其他人无钱支付洗浴费用,便“抵押”了一人,其余3人出门劫杀了一辆红色夏利出租车司机,就是刘仲春。

2天后,江铭启用抢来的手机,大庆公安锁定信号将其抓获。

刘志刚、余涛、孙彦辉等当时在不同岗位的警察都记得,那几天,大庆市天气严寒,全市所有公安机关人员几乎全部上街参与抓捕,警车在城里各处鸣闪警灯巡查。

3天后,杀人团伙中剩余4人被抓。5人中3人被判处死刑,2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14年后,何巧莲对记者称,自己原谅了当年的两个未年成人,但噩梦并没有彻底放过她。

她常常梦到丈夫回来洗那两件衣服,她哭着问“你在哪”“你怎么不回家”,但梦中的丈夫总是不看她一眼。

在刘仲春永远回不去的家,已看不到他生活的痕迹。何巧莲搬离旧址,独自一人抚养女儿长大。这个50岁的女人床头摆着许多眼药水空瓶,她眼睛不好,手机里的字体调至特大号才能看清。她曾听一位医生说,“眼泪温度高,总哭就把眼底烫伤了”。

当年的案件材料、旧报纸被她夹在家庭相册中。她和女儿很少谈论刘仲春,更不会提到那消失的第六个人。她曾在诉讼材料中看见过杨通的名字,她恨这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甚至想去他的家乡查一查,“为什么他会想去杀人”。

追捕者

刘志刚把杨通的照片和通缉令存在电脑、手机里,还打印出一份放在手边,隔三差五拿出盯着看。

2006年杨通潜逃时,刘志刚33岁,是大庆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第八大队的一名刑警,主要负责追捕逃犯。

最接近的一次是2006年3月,刘志刚得知杨通在哈尔滨,但赶去时人已逃走。为期14年的追捕开始了,用刘志刚同事韩彦春的话说,这个世界上,除了杨通爸妈,“我们是最惦记他的人”。

多年来,警方接到许多有关杨通的举报线索,有说他砸了卖鸡蛋小贩摊位的,有说他买了炸药和枪要去干大事的,有说他想从云南偷渡出国的,还有人发帖自称杨通打听“自首宽大”政策的。这些线索最终全部“查否”。

2010年之后,杨通的身份证信息在多地被注册滴滴、支付宝、百度外卖、ofo共享单车、YY语音账号以及完美世界、街头篮球、九阴真经等游戏账号,还被注册了数十个手机号。警方推测,公安部A级通缉令有时出现在网吧电脑的开机画面上,身份信息易被他人“借用”。

2012年,刘志刚接任追逃大队队长。他的上级、时任大庆公安局刑侦支队长王天华叮嘱,“一年哪怕啥也不干,能把杨通抓回来就行”。

14年来,追捕杨通的专案组换了5批、刑警换了三茬。刘志刚和同事几乎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全国各地追逃。得知杨通可能回家过年,他们会去他老家隔壁潜伏,或躲在面包车里盯梢。

刘志刚已经47岁了,有了皱纹和白发。刑侦支队不断有80后、90后刑警加入。新人报到时,都会听“老警察”讲述一遍那个消失的第六个人以及当年的系列杀人案。

80后王帅从外省调来,见过“大世面”,但听到当年惨烈的凶案,还是说“闻所未闻”。后来,他主动加入专案组。

“每逢季度、年度考核或是专项行动,上级必提起杨通。”大庆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罗红卫说,有时“被问得脸都红”,而且,“12个人横死,主犯找不到,家属不得安宁,对于刑侦警察来说,这是巨大的耻辱。”

肇源县公安局的新办公楼在松花江岸边,阳光下的冰河格外明亮。但对刑警来说,更显眼的是大门左前方、第十个被害人被抛尸处。案发时,那里还是一片荒地。

杨通的名字以及他那张白净、有点秀气的面孔,一直在公安机关庞大的数据系统里流动,寻找与之相关的数据。

不断迭代的技术像愈加细密的网筛,网孔越来越小、精度越来越高。

2016年,在一次全国系统的筛查过后,警方确定杨通没有激活身份信息,推断他在冒用他人身份或使用假身份生活。

2020年8月,河南省三门峡公安利用数据库匹配到一名因盗窃入狱者,与杨通极为相像。

行凶者

没人说得清,2005年冬天,刚过22岁生日的杨通,为什么突然带着两个发小去抢劫。

他出生于肇州县二井子镇,父母健在,家中有一个妹妹,6岁时全家搬到相邻的肇源县卖糖块。他小学毕业,18岁外出打工,在哈尔滨、双鸭山卖过海鲜,给餐厅切过菜,谈过恋爱。

据同案犯王东成和范明坤供述,20岁的王东成是杨通的邻居,在大庆市打工,2005年11月底的一天,杨通找到王东成,称要带他干一个“挣钱多”的活儿。随后二人回到肇源县,杨通向王东成介绍了小学同学、21岁的范明坤。

三人最初计划要抢食杂店,走到门口看到店里人多,便放弃了。

改抢出租车的原因是,不用专门寻找作案目标,满大街都是;有现成的车辆用来逃跑;更重要的是出租车肯定有现金。

“即使刚出门一个人没拉,司机肯定带着零钱吧,零钱至少能破开一张100元的。”范明坤供述道。第一个被选中的司机“看起来是个老头儿”“说话温和,没劲儿”。

第一次,杨通没有动手。一位办案民警说,杨通“鬼道”(脑子灵活),主要承担军师、财务的角色。他负责与司机聊天,观察周边环境,伺机示意停车。作案后,他坚决主张卖掉或销毁被害人手机,抢到的钱也由他分配。

2005年12月14日,3人回到大庆市萨尔图区,蒙语意为“月亮升起的地方”。在这里,他们抢劫了一辆黄色奥拓出租车。这次,“杨通拿刀扎司机后背”。

在杀害第四个司机时,杨通突然“怂了”。

2005年12月18日接近午夜时,杨通三人在大庆市劫了一辆红色捷达出租车,杨通和王东成拽着被反绑的司机走向一处坟堆。不一会儿,杨通自己回来了,说“我干不了”,没说原因。范明坤也没问,拿上刀走向坟堆。此时,王东成已将司机抵在树上,范明坤一刀扎在司机前胸。司机挣脱后跑了两步,大骂他们“不讲究”,“拿完钱还要杀人”,被范明坤扑倒在地,用刀猛刺。

杨通认为,“那两人疯了”。他告诉警方,自己控制不了王、范二人,如何处理手机,他们也发生了分歧。

杨通离开了。两个月多后,王东成、范明坤又找到范明坤的哥哥范明辉、两个17岁的少年江铭和孙晓(化名)入伙。

新的团伙更加疯狂,2006年2月25日-28日,他们在4天之内作案8起。

当地出租车司机开始警觉,夜班不拉多名男子。范明辉的左腿曾因触电高位截肢,拄一根拐杖。从2月25日起,他独自一人站在街边打车,随后以“接朋友”的名义把其他4人接上。车行至偏僻处,范明辉会说“腿麻了需要换换位置”,让司机停车。

“我这个形象,往路边一站,没有出租车不停的。”范明辉在接受审讯时说。

驾驶哈飞路宝出租车的司机是12名遇害人中唯一的女性。2月25日下午,她驾车在肇州县遇到这5个男子,主动鸣笛询问他们要不要打车。

“本来没想劫她,但这个车型以前没见过,她又主动招我们,就上车了。”事后,王东成供述说。

在江铭供出杨通是主谋后,大庆公安前往二井子镇抓人。据警方事后调查,杨通家所在村村长说了一句“你家杨通出啥事了,怎么市局都来了?”杨通父亲听闻立即找到儿子,得知他“杀人了”,便给他1000元钱助其逃跑。杨父和村长均以包庇罪获刑。

杨通登上哈尔滨开往南方的火车,随机在“周口站”下车。被捕后,他对警方称自己捡到一个身份证并用这个身份到周口市太康县一家酒店打工,2008年,杨通又以该身份盗窃入狱两年。

刑满释放时,他几乎是另一个人了。他从此不再乘坐火车、飞机、公共汽车,也不敢注册互联网账号。在某种意义上,他消失了。

用中文搜索引擎查找,能看到网友针对该案的讨论。有人将杨通列为“十大在逃通缉犯”,排名第三,还推测他为何要在身上文一朵红色玫瑰花。

冒名者

2020年10月29日,刘志刚再次见到了那朵花。它出现在河南一名男子的臂膀上,姿容与14年前警方获得的照片一模一样。

至此,公安部A级通缉犯杨通终于落网。

今年9月,第五个追捕杨通的专案组成立了。他们准备了冬衣,要去河南打持久战。

2010年,冒用他人身份的杨通出狱,现任肇源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负责人孙彦辉排查他当年的狱友,将杨通最后出现的地点缩小到漯河市的姬崔社区,时间也锁定在2013年。

不久前,站在姬崔社区街头,10个刑警感觉自己像“10只蚂蚁”:这里有两个批发市场,流动人口很多,杨通出现的2010-2013年,这里还有一个容纳3万员工的编织袋厂,已经倒闭,工人流散各地。“想从中找一个7年前甚至10年前的‘假人’”,罗红卫说,挨个排查难度极大,他决定先从花卉市场入手。多年追逃,他们碰到了“一点小小的运气”——一对老夫妇看到杨通的照片时说:“这不是小东北吗?”

据称,“小东北”早已经不送花了,改做假山生意,还自己开了店,罗红卫一行很快找到了老夫妇提供的店址。

为避免东北口音暴露,韩彦春在一名河南当地派出所民警的配合下进入店内打探情况。河南民警与前台女子交谈,韩彦春则往后院走,发现有一长发男子盖着被子躺在院内一帐篷中。

只看了一眼,韩彦春就认定了,眉毛、眼睛错不了,这个人就是杨通。

被摁住时,杨通仍然否认自己的身份。直到赶来支援的刑警扯下他肩上的衣服、看到那朵红色玫瑰花,他才承认。

在执法记录仪录下的现场视频中,为确保无误,警察问杨通父母、妹妹的名字,他答得一字不差。

缺失的第六个人,终于找到了。

杨通被抓的消息公布后,刘志刚、罗红卫、韩彦春等人“微信朋友圈疯了”,有人收获了上百个点赞,“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一些退休民警专门打电话询问他们如何抓到杨通。

今年11月初,专案组民警押解杨通回到他们的家乡。

在路过二井子镇时,杨通突然说,“领导,要不拐个弯让我回家看看,看看我父母,我这么多年没见过他们了”。

再次回到第一起杀人案的现场,当年震惊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杨通,已不再是那个22岁的青年,他蓄起了长发,身体发福,眼神迷离躲闪——当看到一位警察双手插进兜里,他立即“蹲灰儿”,瘫在地上。

“咋地了杨通?”带队指认现场的肇源县公安局副局长余涛问。

“我以为你们要枪毙我。”他看警察拿出的是手机,不是警枪,才直起身来。

在2006年王东成等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上,受害人不再是新闻里的“出租车司机”,在他们名字的后面,亲属姓名一栏中显示:两个61岁的哈尔滨老人失去了儿子;两个年过七旬的青岗县老人也失去了儿子;一个44岁的肇州县男人失去了妻子,以及他刚成年的儿子失去了母亲;两个年过八旬的海伦市老人失去了儿子,他们12岁的孙子失去了父亲;两个36岁、37岁的大庆女人,两个29岁的吉林女人,一个35岁的海伦女人都失去了各自的丈夫;一个11岁的大庆女孩失去了父亲。

一审后,江铭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被害人家属坚持上诉,不惜放弃民事赔偿,只求严惩。最终,江铭被判处无期徒刑。诉讼初期,被害人家属还打电话互相慰问,后来,他们不再联系,因为许多家庭付不起电话费了。

最终到案时,杨通已结婚10年,育有一儿一女。妻子36岁,对丈夫的过往毫不知情。而在2000多公里外,何巧莲看到了杨通被捕的新闻,眼泪涌出来。丈夫身中56刀而亡时,她也是36岁。

她和刘仲春的女儿18岁了,早就忘记父亲的样子,甚至想不起自己叫过爸爸。而杨通离开漯河时,刑警们打开窗户,让他见家人一面。他2岁和4岁的孩子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站在街边,朝车窗里的父亲挥手:“爸爸,再见。”(记者 耿学清)

隔热门窗品牌

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上一篇: 漯河江山天安取得具有隔热保温功能的铝木门专利,达到对隔热板进行快速拆换的效果
下一篇: 漯河:各部门服务电话公布做好“静下来”的城市群众生活服务保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