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凉亭铝合金门窗门店在哪

文章目录:

1、漯河:街头小游园 市民后花园2、两岸三地媒体人寻访漯河受降亭3、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河南日军“受降亭”:勒石记功,以昭久远

漯河:街头小游园 市民后花园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

6月12日晚上7点多,家住市区淞江路文萃满庭芳小区的李红吃过晚饭后,和往常一样,带着7岁的女儿朵朵到小区门口的街头游园散步。

对李红和邻居们来说,这个街头游园就像他们小区的后花园。“过去,我们想出去锻炼身体只能去河堤,途中要经过好几个红绿灯,步行来回得四五十分钟,年轻人都觉得累,更别提老人和孩子了。”李红说。

让李红没想到的是,2016年,小区门口的小树林开始改造。李红说,改造后,小树林变成了小游园。“这个游园就是小区居民的后花园,大家没事儿就来散步、跳舞。”李红说。

近几年,按照300米至500米服务半径标准打造市民十分钟健身圈,我市建成了淞江路、辽河路、湘江路等近100个便民功能完善、景观协调的街头游园。

远看是一面雅致的中国山水画,近看还有错落的假山和别致的绿植,白色石子铺成的小径在水雾和灯光中若隐若现,让人仿佛进入了静谧的幽林……在嵩山路北段,一处街头游园的立体生态墙吸引着行人驻足观赏。

市城市管理局园林养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景观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精心的设计:用植物、灯光搭建起主题景墙,以叠水瀑布、日本红枫等辅助配景,并搭配雾森系统、灯光系统,调整空气湿度,净化美化环境。

“立体生态墙是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微更新、微改造,为市民提供可欣赏、可休息、可游玩的街头景观节点,是近些年城市绿化美化的一种新形式。”该负责人说。

在市住建局门前的游园里,小桥、流水、凉亭及各类绿植,共同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据了解,市住建局拆墙透绿后,实现了院内绿色空间向社会开放、与市民共享。

田爱芳是市城市管理局园林养护中心副主任。从1993年至今,她已经在园林部门工作了28年,也见证了我市城市绿化的发展。

田爱芳告诉记者,1996年,我市绿化工作从原来单一注重改善城市环境调整为大力改善生态环境。1999年,我市开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游园建设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总体上既要有生态效益,又要体现城市风貌,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田爱芳说,虽然当时的游园建设在质量上比以前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花木搭配立体感不强、设计单一等不足,功能性也有待加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游园建设的质量也随之提升,规划、设计、实施都更注重审美性和功能性。田爱芳大学时学的是园林设计专业,曾参与不少游园的设计。在她的记忆中,有许多和设计师一起修改设计图的画面,“无数遍讨论、争吵、协商,才能确定一幅设计图,每次都想要做到最好。”田爱芳说。

2002年,我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0年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我市的绿化水平逐年提升,游园建设也更加科学,更符合老百姓的需求。看着漯河越来越好,作为园林人,田爱芳特别开心。

文/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文博 张玲玲

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光

责任编辑:王麓棣

本文来自【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两岸三地媒体人寻访漯河受降亭

(图为资料图片)

受降亭、受降路、受降路小学……河南省漯河市是一个把历史刻在身上的城市。

9日,由河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的“探寻抗战足迹”两岸三地记者联合采访活动来到漯河,《联合报》《中国时报》《大公报》《文汇报》等两岸三地媒体人走访抗战故地,重温战火硝烟的岁月,见证不能忘却的历史。

入伏的天带着难有的凉爽,受降亭附近人来人往,有参观的游客,也有遛弯闲聊的市民。这个六方形亭子坐落在漯河火车站南端,四周有8尊石狮护卫,从广场到受降亭,要走32阶台阶。

“你看,从地平线到亭顶共19.45米,这是纪念1945年的抗战胜利。”一位在受降亭休憩的当地老人对记者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漯河成为中国16个抗战受降点之一。1945年9月3日,当时中国政府的代表在漯河山西会馆(现在的漯河二中院内)接受了侵华日军2971部队司令官鹰森孝带领的31560名日军官兵的投降。

为铭记这一历史事件,1945年12月漯河人民自发捐资建设了受降亭,这也是当时全国唯一一个建亭立碑纪念日本投降的地方。受降亭为“1亭4碑”模式,亭内立4块碑,主碑上刻3个大字“受降亭”,其余3块碑文分别为受降亭记、抗战祝胜词、建亭记。1947年,受降亭毁于战火,四块受降碑仅存一块主碑和半块残碑,现在的受降亭是2012年在原址根据原样复建而成。

“受降亭代表这个地方的抗战记忆,是对在战争中遭受苦难人民的一种抚慰。”台湾《联合报》记者刘方泽说。

“我的父亲是抗日远征军,所以当我看到受降亭时很振奋,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胜利的结果,这是一个值得纪念、值得光彩、值得挺胸的事。”台湾警民联访新闻社采访组副主任骆光强说。

“在漯河,见证受降仪式的不仅有受降亭,还有举办受降仪式的山西会馆,受降路,受降路小学等!”一位同来受降亭参观的漯河市民说,这些已经成为漯河城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战的历史太丰富了,以前在台湾听老兵讲,在课本上看,但这次我在大陆走过了实际的战场,原来河南在战争中付出了那么多。”台湾中国网特派员张永旺说,受降亭其实是一种提醒,它告诉我们和平有多重要。(新华社记者史林静报道)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河南日军“受降亭”:勒石记功,以昭久远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之声推出【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系列,以当年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当事人口述史的方式讲述当年难忘的经历、梳理亲身所见的历史事件,串起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点击下方音频 听《抗战记忆》

受降亭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内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如期举行。【历史音响:】“九点十五分,日本代表开始签署降书,小林总参谋长帮着磨墨,这真是最动人的一幕,冈村大将签字完毕,将亲自把降书呈递给何总司令,于是日本民族的命运做了最后的决定”

日军第十二军军团长鹰森孝中将(左一)在国民党陆军第一师师长黄正成少将引导下,进入受降礼堂

此后,中国战区的16个受降区,参照南京的受降仪式举行分区受降。1945年9月20日,在漯河城内的山陕会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和美国顾问一行8人出席了第五战区的受降仪式。漯河历史文化学者鲁锁印:鲁锁印:到会场以后,刘峙将军讲了话,美国的顾问代表讲了话,日军的代表是十二军团的司令官叫鹰森孝,是个中将军衔,他所代表的兵力一共是31560人,把这个名册交上去,然后刘峙在上面签了字,美国代表也签了字,然后鹰森孝也签了字,鹰森孝又把他的佩刀拿过来,双手献上,以示投降,然后又后退鞠躬就推出了会场,大概时间是一个小时左右。

第一战区郑州受降仪式图

两天后,在郑州长春路上的前进指挥所礼堂内,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接受日本投降,日军投降指挥官依旧是第十二军司令鹰森孝。整个受降仪式历时不足10分钟。仪式虽短,但郑州市民却长时间的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一直到夜晚,郑州街头都人流不断,鞭炮声不绝于耳。

为纪念日军投降,漯河商会决定捐资筹建“受降亭”,“勒石记功,以昭久远”。然而战后百废待兴,找不到专业的设计人员,当地便参照郾城名胜“龙塔古篆”的样式仿建。漯河政协前文史委会主任马树奇:马树奇:亭子门朝南,南边有两个石狮子。亭子是六角的,正面上面写上“受降亭”三个大字是戴传贤写的。亭子建的很快,大概两三个月,建成了以后,专门又请刘峙到漯河来搞一个揭碑仪式。

胡宗南致洛阳日军投降代表木村经宏宗字第一号备忘录(1945年8月29日)

“受降亭”于1947年毁于战火。亭内的石碑如今被安放在当地抗战纪念馆内,成为那段岁月的珍贵见证。

难忘中国之声工作室

记者:韦雪播讲:长悦

断桥铝门窗

门窗品牌

铝合金门窗品牌

上一篇: 漯河公布56家电梯维保单位信息,24小时救援电话都在这
下一篇: 漯河这些免费热线电话请查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