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东京梦华录》,让我想起宋人柴宗庆的名句:“曾观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
漫步开封每条街巷,无不古色古香,精美绝伦。龙亭金碧辉煌,铁塔一柱擎天,开封府庄严肃穆,大相国寺雄伟壮观,宋都御街富丽堂皇。置身清明上河园,宛如梦回大宋,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北宋时期,乃我国经济最繁荣时代,经济总量,遥居世界首位。官员都是高薪,百姓富足,过着悠闲的日子。中国封建王朝,绵延两千年,文人在哪个朝代最幸福? 答案肯定是北宋,北宋重文轻武,重经济轻军事。那是一个平民化的时代,那是一个文人的时代,那是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时代。
托身宋代,活在东京,即使你是普通市民,只要略有余财,便惬意不过。你家中不必开灶,可以去汴河边,寻一酒楼,或小店,小吃一顿。酒足饭饱之后,你还可以去勾栏瓦舍看演出,为杂耍魔术尽情叫好,观赏吞刀吐火,参与训鸟斗鱼。还可以去听东京小唱,运气好了,兴许遇到李师师,或者混迹青楼、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历史上记载,在春秋时期,郑国郑庄公在这里修城筑池,取为“开拓封疆”之意,即为开封名称的由来。到了战国时代,当时的魏国在今山西夏县建都后,用吴起等人的变法,逐渐强大起来。至魏惠王时期,为了控制中原又兼以躲避强秦的淫威,于公元前362年迁都于此,取名为大梁,并进一步扩张城池。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汉、后晋、后周等国均在此建都。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亦定都于此。1127年,金灭北宋之后,金太宗晟将都城迁到了开封,更名为汴京,后又称南京。
在一代又一代的变迁与争夺中,开封终成规模,亨誉“七朝古都”之称谓。
开封历史上最为繁荣时期当数北宋王朝,经赵匡胤兄弟的精心治理,开封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手工业及商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城市规模也为之壮大。
从南门进入古城,脚下的水泥地渐渐地被青砖地板所代替,街道两旁的四角、六角或八角古楼也倔强地从现代人的水泥森林里突起,一股古都宋风徐徐吹来,驱赶着现代人的浮躁与功利,不由得令人变得温文尔雅起来。
乘着公交车沿着古城中轴线走着,心里还想像着千年前的样子,眼前便闯入了大相国寺。这里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窃符救赵的魏公子无忌,也就是信陵君的故宅,从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公元五五五年)开始,那里创建寺院。宋代,大相国寺成了全国最大的皇家寺院。《水浒传》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事就发生在那里。香火不断,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始创寺院,名叫建国寺,后毁于兵火。到了唐代,这里成为歙州司马郑景的宅院。
唐朝武则天时期的长安元年(公元701年),著名僧人慧云由湖南来到汴州。他夜观天象,见城中有灵瑞之气,天明后,又在郑景宅内池中看见殿台楼阁和弥勒佛 居兜率宫的景像,于是他便募购此宅院建造寺院。在破土动工时,恰从地下挖出北齐建国寺旧碑,于是便把寺院命名为建国寺,并把一尊高一丈八尺的弥勒佛像,供奉在寺内。
到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梦见相国寺弥勒佛像,为了纪念自己从相王的地位坐到了皇帝的宝座上,于是便下诏把建国寺改名为相国寺,并御笔题 下“大相国寺”的匾额。由于黄河水患,这块由李旦书写的匾额已不存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匾额是由我国已故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书写的。
一路上看太多寺庙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再加上时间比较紧,所以就直接前往了宋都御街。
从大相国寺乘1路车顺着中山路很快就到了宋都御街,雍容华贵的御街牌坊;那骑象持戈、高大威风的石雕武士;那雄踞街头、巍峨壮观的东、西角楼,乃至整条宋都御街的满眼繁华,都引我驻足。
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宽约二百米,中间为御道,皇家专用;两边有河沟,河沟内种满了荷花,两岸种桃、李、梨、杏树;河沟以外的东西两侧是御廊,是平民活动的区域,临街开店铺,老百姓买卖于其间,热闹非凡。每逢皇帝出游,老百姓聚在两边,争相观看皇家的尊严和气派。
一入御街,便看到这座金碧辉煌、雄伟典雅的建筑,就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繁楼了。
繁楼是北宋东京城最著名的大酒楼,《水浒传》里也有提到。“梁苑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能断愁。记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繁楼 。”想当年,这里绣旗灯烛,光华灿烂,朝歌夜弦,不分风雨寒暑。李师师就是在这里高悬艳帜,留下了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看遍颍川花,不似师师好。”这首词描绘的是李师师的丰姿,表达的其实是文人对她的迷恋。
文人到青楼喝酒吟诗,玩的多是风流儒雅。男人需要女人的崇拜与欣赏,需要从女人那里得到心灵与情感的共鸣,哪怕对方是红倌人。况且,在那个时代,除了青楼柳巷,文人还能在何处找到异性知音、红颜知已呢?
“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晏几道与师师把酒言欢,醉眼蒙胧,乐不思归。
“年时今晚见师师,双颊酒红滋。……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秦少游追忆与师师弹唱新词,无限留恋,满心伤感。
何止晏几道和秦少游与李师师“一曲新词酒一杯”的著名词人还有周邦彦、张先、晁冲之。这些风流才子与李师师亲密相处,下棋唱歌,填词作画,饮酒品茶,无疑是充满着艺术趣味的。
繁楼旁边有家小店,名叫“宣和画店”。在仿古建筑鳞次栉比的御街上,它并不起眼,但这个店名却大有来历。
御街是皇帝出游的要道,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只可惜,宋代的御街早已随那座繁华盖世的东京城一起,被黄河泥少淤埋于地下。现在的建筑是依据史料记载,在原址上重建的,御上店铺的匾额、楹联、幌子、字号,也多依宋史记载而取。
“宣和”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在中国历史上,宋徽宗算得上艺术修养最高的皇帝之一。他以瘦金体著称于世,长于画花鸟、山水,而且文采风流,诗词百戏无所不精。这位自言与艺术有着“千秋之约”的皇帝虽然不善治国,对于艺术的发展却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其中,他设立的“宣和画院”曾吸引和造成了大量艺术人才,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在那时产生的。
当然,取名“宣和”的小小画店,不过是矾楼画卷上的一枚印戳,真正具有魅力的,还是宋徽宗与李师师的风流故事。
《水浒传》中讲道,梁山好汉希望归顺朝廷,想方设法,百计不成,最后不得不求助于李师师。于是,由浪子燕青引路,宋江、柴进、戴宗、李逵等人上了繁楼。在李师师的帮助下,宋徽宗当场写下御旨,梁山好汉终于得到招安。
小说里的故事自然有演绎的成份,但宋徽宗与李师师幽会的故事却并非无稽之变。且不说诸多的诗词笔记、民间传说,就连官修《宋史》,都曾为李师师留下了洋洋洒洒的传记。
嫔妃如云的皇帝,身边不会缺少美丽的女人。但他们高高在上,心灵往往是孤独的。赵佶是皇帝,也是艺术家和文人。与其他文人一样,他也渴望能拥有展示自己风雅才情的场所。渴望有懂他、欣赏他的女人相伴。渴望放纵激情、激发灵感的机会。这些,在深宫高墙之中,显然是很难如愿以偿。
于是,他对李师师一见倾心,长久迷恋。
从大观三年初会李师师,到靖康元年金兵破城,宋徽宗与李师师的幽会持续了长达17年之久。其间,宋徽宗曾册封李师师为瀛国夫人,还一度打算把她带入宫中。红倌人与皇帝之间,感情发展到这个份上,其惊世骇俗,已经有些令人感动了。
中国人向来喜欢把王朝的灭亡归罪于女人。大宋江山在宋徽宗手中断送掉了,李师师也就成了“红颜祸水。”可是,如果赵佶仅是文人而不是皇帝,对他们的感情又该做出怎样的评价呢?
也许我们应该长叹一声:真遗憾,赵佶不幸为帝!
继续往前走吧!前面还有风景,热闹与繁华之中倍感凄清与落寞的人,不会只有宋徽宗一个。
高丽医铺、惠民药局、宋瓷官窑,茶访酒肆,钱庄当铺、文绣苑……在这古色满目、古香盈怀的店铺楼阁间穿行于古今。
这又是一家书香四溢、墨濡五色的古玩书画店。“古城古韵四方珍萃集此阁;天趣天姿一幅清明上河图。”门两边这幅楹联出自作家端木蕻良之手。
御街店铺大多经营开封的特产名吃、古玩字画和工艺美术品,买些旅游纪念品,走累了,就去稻香居老店吃锅贴儿。
走在宋都御街上,仿佛每一块青砖,每一座角楼都有一个故事、一段振聋发聩的历史。那一扇扇历经风雨的门窗,那一个个坚如磐石的木柱,还有倔强不屈的城墙都在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世事的变迁及变迁中的历史。
沿着宋都御街走到尽头,就进入了龙亭公园。
龙亭就在宋都御街北隅,被一片绿树红花所掩映,一座座亭台楼阁所簇拥,一方方碧水所环抱,可以说是开封城中风景最盛之所在。
“开封城,城摞城”,因为开封毗邻黄河,历史上几次被淹,淤泥堆积,就把以前的城市埋了。所以如今的开封城就是在古城的上方建的,而以前的古城也是在更古的城上修建的,就这样上下整整落了七八个城。而龙亭下面沉睡的正是六朝皇宫的宫殿遗址,往事千年,人世沧桑,开封历经黄河水患,当年的一幕幕往事连同宫阙万间一起深埋在黄沙湖水之下。在这片土地上,有黄袍加身,登极称帝的荣光,也有杯酒释兵权的狡诈;有烛光斧影的兄弟残杀,当然也有宋徽宗掘地道幽会美人的香窟。
而今的龙亭早已不是当年的皇宫禁苑,每当菊花开遍的时节,这里是登高赏菊的最佳去处,香风十里动菊城,每当开封菊会的时候,赏菊的人们摩肩接踵,纷至沓来,花如海,人如潮。
于众多萦绕在这一带的湖水之中,潘、杨二湖似两块碧玉镶嵌在龙亭的左右两边,它们是古代汴河的遗存。两湖差不多大小,其中有湖心岛、断桥、小亭以及那些来来往往的游船。湖畔烟柳参天,绿云扰扰,清风徐来,并带着古琴的悦耳之声。关于潘、杨二湖的来历这里有一个小典故:通向龙亭的古道将原本的湖水一分为二,民间因其湖水一边清如天池,一边浑如泥淖而用北宋潘、杨两大家族来给它们命名,因为杨家将奋勇杀敌精忠报国,所以水清一侧曰杨家湖,又因潘家无恶不作、欺压百姓,因此水浊一侧是为潘家湖。可是说来也怪,时间长了这清者愈清,浊者愈浊。岂真有造物主乎?
龙亭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犹如天上仙宫,或许东坡先生的“天上宫阙”不过如此。
龙亭以传统的红墙绿瓦式为主要基调,在四角伸出奇兽状的装饰物,其实也不算是单纯的装饰物,因为它们还可以排水。在其高大的基座上悬挂了许多雕饰精美的铜风铃,微风拂过,一片清脆的声响。
无情的黄河水掩埋了无数江南奇石花石纲堆彻的艮岳,也把开封城一次次埋在黄沙之下,开封城,城摞城,而今这片烟波浩淼的龙亭湖就形成于李自成攻打开封时水淹开封的那次大水,当年的苦难经过几代开封人的辛勤改造成为开封最美的风景,成了这个伟大城市美丽的明眸,让古老的开封充满了灵性和神奇。
----------------------------
通过微信搜索公众号:开封游,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开封资讯。一个万能的开封旅游微网平台,吃、住、游、门票信息、特产、交通、应急帮助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