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尔滨”“花式宠客”20版 各种“花活”集体上线2、“尔滨”“花式宠客”20版,各种“花活”集体上线3、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尔滨”“花式宠客”20版 各种“花活”集体上线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随着这股寒潮的经过,我国北方多地迎来初雪,许多滑雪场陆续开板,又一个火热的冰雪季拉开大幕。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85亿人次,预计新一轮,也就是2024-2025冰雪季有望突破5亿人次。
上个冰雪季,“尔滨”堪称“顶流担当”,作为“尔滨”现象中的“明星景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建设工作正式开启。
27日,储存了10个多月的存冰,被运往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投入建设,超过20万立方米存冰终于揭开“面纱”,今年的冰雪大世界会有哪些亮点?哈尔滨又会如何“整活儿”花式宠客?上一季冰雪热“频频出圈”,本轮冰雪季东北如何再掀“热潮”?来看记者的报道↓↓↓
近20万立方米松花江存冰
运到搭建现场
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存冰场,近20万立方米的松花江存冰整齐堆叠、场面壮观。为保证冰建景观的“高颜值”,这些存冰启用后,验冰师要逐一测量、检验冰体的厚度、长度和洁净度等,只有品相好、品质佳的冰体,才能运往园区用于景观建设。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综合管理部主管 秦晓宇:我们首先要看冰的透光度,原则上讲,不能有污渍杂质或者明显的污壳,才能够给广大游客呈现一个美轮美奂的冰雪大世界。
据了解,今年冰雪大世界的面积将从去年的81万平方米扩大到100万平方米。超级冰滑梯将增至24条,并修建多处小滑梯、雪圈滑道;还将修建雪花冰迷宫;首次打造冰雪光影秀,冰雪大舞台将比去年的尺寸更大,宽度、纵深更长。
由于今年的冰雪季与亚洲冬季运动会相连,第26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园区设计和建设将融合亚冬元素,精心打造亚奥理事会45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志性景观。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副部长 孙泽旻:增加了很多中英文的双语标识,同时增加了英文的导游导览服务。为了方便外国游客可以在园区内购票,增加了可以识别护照、识别国际支付的支付系统和购票系统。
今年景区的服务也更加细致,新增了不少厕所,解决游客如厕难的问题。
服务暖心贴心
哈尔滨开启“全民宠客”
这一冰雪季,冰雪旅游搜索热度仍持续攀升,为了迎接大批游客的到来,网友们发现“尔滨”提前开始整活了,“花式宠客”升级成“全民宠客”。
最近,“中央大街地下过街通道又铺地毯了!”成为网络热点,游客们纷纷表示“贴心”,本地人调侃尔滨又开始“偏心”。去年,为了防止路过的市民、游客滑倒,相关部门在中央大街人行地下通道楼梯铺设了一大张地毯,细心的人们发现,今年的地毯铺得更加精细。
山西游客 安子伟:这个地防滑措施都是一格一格弄的,有橡胶还有铝合金。扶手也做了一些保暖措施,不管是旅游相关人员,还是哈尔滨的市民,对我们都很热情,东北人热情“嘎嘎的”。
今年,当地在防洪纪念塔东侧新打造了一处面积接近3000平方米的游客集散中心,预计12月份投入使用,届时将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箱包寄存、轻餐简食等服务。
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赵彬杰:我们今年主打的就是一个贴心、细心,我们号召街区的商家企业为游客提供暖心姜茶、暖心小屋。争取让每一位来到中央大街的游客,在体验冰雪之美的同时,更多感受到“尔滨”的热情。
为了解决短暂御寒服装购买成本高,利用率低的问题。哈尔滨机场在航站楼旅客到达区域,设置了御寒装备租赁门店,为游客提供各种防寒衣服的租赁服务,取和还都在机场完成,帮助游客实现“轻装”往返。
为了推动冰雪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游客。今年,哈尔滨在景区提档升级、产品迭代更新等方面都下足功夫。同时,充分总结上一冰雪季火爆“出圈”经验,解决消费环节出现的各种“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
哈尔滨市民 肖旭威:我们作为本地人,虽然有时候会调侃,说“酸了”,之前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但更多的是调侃。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措施多多落实,让外地的游客,在哈尔滨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一路向北
搭乘冰雪旅游专列尽享雪国魅力
在雪域里穿行,搭乘“雪国列车”也是一份独特的冰雪体验。前不久,黑龙江省内首趟冰雪旅游专列出发了,来自南方的百余名游客从哈尔滨一路向北,感受冰天雪地的魅力。
近日,黑龙江省内今冬首趟冰雪旅游专列开行,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160余名游客,乘坐雪国列车从哈尔滨一路向北,最终抵达漠河,游客沿途走进雪乡、北极村,品尝特色美食、体验民俗文化,感受冰天雪地的独特魅力。
某旅行社副总经理 郑海红:在列车内部做了一个整体装饰,我们有特色的主题窗花,床旗桌布,让南方的“小金豆”来到黑龙江,不但能够赏冰看雪,还能体验到我们黑龙江独有的鄂伦春的非遗,感受冰雪给大家带来的震撼。
凭借最冷、最北、下雪早的独特地缘优势,漠河率先开启冰雪季,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冰乐雪。
上海游客:坐上雪国列车,看着雪国的风光。很兴奋,一路来到漠河,也是我最期待,最向往的一个地方。
为了给游客提供多元、便捷的出行方式。今年年底前,中铁哈尔滨局还将开行亚布力、海拉尔、伊春等方向的冰雪旅游专列28列。入冬以来,黑龙江还开通了哈尔滨、伊春、黑河、抚远、漠河间的10多条省内串飞航线,便利游客出行。
这个冰雪季,黑龙江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十个方面实施提升行动,并推出十大主题旅游线路,进一步盘活全域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蒋兴成:通过主打文体旅融合旅游线路、构建畅享亚冬新场景,推出更多“边赛边游”新玩法,全力发挥好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强大动能。
浪漫星空“夜滑”
吉林多家雪场开门迎客
有滑雪爱好者喜欢在天气晴好的日子享受滑雪的速度,如果白天意犹未尽,夜晚的快乐还能由夜场补足。现在,精彩的夜场滑雪备受年轻人的喜爱。
位于长春市九台区的一家滑雪场,晚上灯火通明。虽然天空飘着小雪,但雪友们与星光相伴,与白雪为伍,夜滑让他们体验到更不一样的滑雪乐趣。
游客 张昕然:比上一年更好了,更好看了更亮了,能更好看清楚雪道的情况,也特别好躲避前方的人。
由于夜滑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今年这家雪场提前对夜场灯光系统进行整体升级,还更换了索道吊椅、改造了雪道的坡度和宽度。从19日雪场开门迎客以来,白天日均游客接待量在1500人左右,晚上在600人以上,较去年同期均增长20%左右。
吉林省共有75座规模不同的滑雪场,为迎接新雪季,今年各大雪场都对设施和服务进行了升级,雪道总面积和雪道数量同比分别增长5.7% 和2.8%,一些滑雪度假区还增加了酒店床位数。并通过举办多种赛事,助推冰雪旅游热度。
吉林省吉林市冰雪试验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局长 黄小星:今年雪季是北大湖有史以来,赛事活动最多、规模层次最高、内容最丰富、世界影响力最强的一年。北大湖旅游接待人数将突破100万人次。
预计这个雪季,吉林省接待游客将突破1.55亿人次,同比增长24%。(央视新闻客户端)
“尔滨”“花式宠客”20版,各种“花活”集体上线
随着这股寒潮的经过,我国北方多地迎来初雪,许多滑雪场陆续开板,又一个火热的冰雪季拉开大幕。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85亿人次,预计新一轮,也就是2024-2025冰雪季有望突破5亿人次。
上个冰雪季,“尔滨”堪称“顶流担当”,作为“尔滨”现象中的“明星景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建设工作正式开启。
27日,储存了10个多月的存冰,被运往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投入建设,超过20万立方米存冰终于揭开“面纱”,今年的冰雪大世界会有哪些亮点?哈尔滨又会如何“整活儿”花式宠客?上一季冰雪热“频频出圈”,本轮冰雪季东北如何再掀“热潮”?来看记者的报道↓↓↓
近20万立方米松花江存冰
运到搭建现场
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存冰场,近20万立方米的松花江存冰整齐堆叠、场面壮观。为保证冰建景观的“高颜值”,这些存冰启用后,验冰师要逐一测量、检验冰体的厚度、长度和洁净度等,只有品相好、品质佳的冰体,才能运往园区用于景观建设。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综合管理部主管 秦晓宇:我们首先要看冰的透光度,原则上讲,不能有污渍杂质或者明显的污壳,才能够给广大游客呈现一个美轮美奂的冰雪大世界。
据了解,今年冰雪大世界的面积将从去年的81万平方米扩大到100万平方米。超级冰滑梯将增至24条,并修建多处小滑梯、雪圈滑道;还将修建雪花冰迷宫;首次打造冰雪光影秀,冰雪大舞台将比去年的尺寸更大,宽度、纵深更长。
由于今年的冰雪季与亚洲冬季运动会相连,第26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园区设计和建设将融合亚冬元素,精心打造亚奥理事会45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志性景观。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副部长 孙泽旻:增加了很多中英文的双语标识,同时增加了英文的导游导览服务。为了方便外国游客可以在园区内购票,增加了可以识别护照、识别国际支付的支付系统和购票系统。
今年景区的服务也更加细致,新增了不少厕所,解决游客如厕难的问题。
服务暖心贴心
哈尔滨开启“全民宠客”
这一冰雪季,冰雪旅游搜索热度仍持续攀升,为了迎接大批游客的到来,网友们发现“尔滨”提前开始整活了,“花式宠客”升级成“全民宠客”。
最近,“中央大街地下过街通道又铺地毯了!”成为网络热点,游客们纷纷表示“贴心”,本地人调侃尔滨又开始“偏心”。去年,为了防止路过的市民、游客滑倒,相关部门在中央大街人行地下通道楼梯铺设了一大张地毯,细心的人们发现,今年的地毯铺得更加精细。
山西游客 安子伟:这个地防滑措施都是一格一格弄的,有橡胶还有铝合金。扶手也做了一些保暖措施,不管是旅游相关人员,还是哈尔滨的市民,对我们都很热情,东北人热情“嘎嘎的”。
今年,当地在防洪纪念塔东侧新打造了一处面积接近3000平方米的游客集散中心,预计12月份投入使用,届时将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箱包寄存、轻餐简食等服务。
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赵彬杰:我们今年主打的就是一个贴心、细心,我们号召街区的商家企业为游客提供暖心姜茶、暖心小屋。争取让每一位来到中央大街的游客,在体验冰雪之美的同时,更多感受到“尔滨”的热情。
为了解决短暂御寒服装购买成本高,利用率低的问题。哈尔滨机场在航站楼旅客到达区域,设置了御寒装备租赁门店,为游客提供各种防寒衣服的租赁服务,取和还都在机场完成,帮助游客实现“轻装”往返。
为了推动冰雪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游客。今年,哈尔滨在景区提档升级、产品迭代更新等方面都下足功夫。同时,充分总结上一冰雪季火爆“出圈”经验,解决消费环节出现的各种“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
哈尔滨市民 肖旭威:我们作为本地人,虽然有时候会调侃,说“酸了”,之前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但更多的是调侃。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措施多多落实,让外地的游客,在哈尔滨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一路向北
搭乘冰雪旅游专列尽享雪国魅力
在雪域里穿行,搭乘“雪国列车”也是一份独特的冰雪体验。前不久,黑龙江省内首趟冰雪旅游专列出发了,来自南方的百余名游客从哈尔滨一路向北,感受冰天雪地的魅力。
近日,黑龙江省内今冬首趟冰雪旅游专列开行,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160余名游客,乘坐雪国列车从哈尔滨一路向北,最终抵达漠河,游客沿途走进雪乡、北极村,品尝特色美食、体验民俗文化,感受冰天雪地的独特魅力。
某旅行社副总经理 郑海红:在列车内部做了一个整体装饰,我们有特色的主题窗花,床旗桌布,让南方的“小金豆”来到黑龙江,不但能够赏冰看雪,还能体验到我们黑龙江独有的鄂伦春的非遗,感受冰雪给大家带来的震撼。
凭借最冷、最北、下雪早的独特地缘优势,漠河率先开启冰雪季,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冰乐雪。
上海游客:坐上雪国列车,看着雪国的风光。很兴奋,一路来到漠河,也是我最期待,最向往的一个地方。
为了给游客提供多元、便捷的出行方式。今年年底前,中铁哈尔滨局还将开行亚布力、海拉尔、伊春等方向的冰雪旅游专列28列。入冬以来,黑龙江还开通了哈尔滨、伊春、黑河、抚远、漠河间的10多条省内串飞航线,便利游客出行。
这个冰雪季,黑龙江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十个方面实施提升行动,并推出十大主题旅游线路,进一步盘活全域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蒋兴成:通过主打文体旅融合旅游线路、构建畅享亚冬新场景,推出更多“边赛边游”新玩法,全力发挥好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强大动能。
浪漫星空“夜滑”
吉林多家雪场开门迎客
有滑雪爱好者喜欢在天气晴好的日子享受滑雪的速度,如果白天意犹未尽,夜晚的快乐还能由夜场补足。现在,精彩的夜场滑雪备受年轻人的喜爱。
位于长春市九台区的一家滑雪场,晚上灯火通明。虽然天空飘着小雪,但雪友们与星光相伴,与白雪为伍,夜滑让他们体验到更不一样的滑雪乐趣。
游客 张昕然:比上一年更好了,更好看了更亮了,能更好看清楚雪道的情况,也特别好躲避前方的人。
由于夜滑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今年这家雪场提前对夜场灯光系统进行整体升级,还更换了索道吊椅、改造了雪道的坡度和宽度。从19日雪场开门迎客以来,白天日均游客接待量在1500人左右,晚上在600人以上,较去年同期均增长20%左右。
吉林省共有75座规模不同的滑雪场,为迎接新雪季,今年各大雪场都对设施和服务进行了升级,雪道总面积和雪道数量同比分别增长5.7% 和2.8%,一些滑雪度假区还增加了酒店床位数。并通过举办多种赛事,助推冰雪旅游热度。
吉林省吉林市冰雪试验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局长 黄小星:今年雪季是北大湖有史以来,赛事活动最多、规模层次最高、内容最丰富、世界影响力最强的一年。北大湖旅游接待人数将突破100万人次
预计这个雪季,吉林省接待游客将突破1.55亿人次,同比增长24%。
(央视新闻客户端)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扎根漠河的“北极消防员”
11月7日,漠河市北极村消防救援站的消防车在路上巡查(无人机照片)。
中国最北消防救援站——北极村消防救援站坐落于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来自外省的7名“北极消防员”扎根这里,与孤独和寒冷为伴。北极村虽小,但消防工作绝不含糊,防火、训练样样求精。消防员们“进百家门”“帮百家事”,践行着“寒风吹不倒、冰雪压不垮、极寒冻不走”的北极消防精神。
新华社发(张涛 摄)
初冬阿哈湖景如画
11月10日,小船在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游弋(无人机照片)。
初冬时节,贵州省贵阳市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色彩斑斓,景色怡人。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雾漫三峡
11月7日,在长江三峡西陵峡上游湖北省秭归县兵书宝剑峡水域,船舶在云雾蒸腾的江面上行驶。
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贵州松桃:采收油茶助增收
11月8日,村民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街道一家油茶加工厂分选油茶籽。
时下,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种植的油茶进入成熟采摘期,当地村民趁着晴好天气采摘、晾晒、加工茶油果。近年来,当地利用荒山荒坡和弃耕土地种植油茶18万余亩,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新华社发(龙元彬 摄)
鸟瞰羊湖
这是11月3日拍摄的羊卓雍错风光(无人机照片)。
羊卓雍错简称羊湖,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自然景色美丽迷人,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湖赏景。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福建连江:“海上牧场”渔耕图
11月10日拍摄的连江县安凯乡的“海上牧场”。
当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的“海上牧场”,渔民驾船穿梭在养殖网箱和浮标之间,呈现出一幅海上渔耕的壮美画卷。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甘肃东乡:布楞沟村“换新颜”
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布楞沟村折红二级公路(无人机照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布楞沟村硬化村道20公里,修建边沟18.5公里、桥梁1座,折红二级公路穿村而过,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布楞沟村曾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的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布楞沟村通水通路、新建农村住房、配套卫生室等,建成设施齐全的布楞沟小学,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以养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逐渐成为布楞沟村的主导产业,并通过合作社等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迎战”物流高峰
11月10日,在中国邮政集团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工作人员在总包待发区内作业。
“双十一”即将来临之际,中国邮政集团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一片繁忙景象。工作人员借助分拣设备加紧作业,保障“双十一”高峰期间物流正常运转。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走进“村史馆” 感受家乡发展变迁
11月9日,小学生在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前东葛村“村史馆”内参观。
当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龙山中心小学组织学生们走进前东葛村“村史馆”,通过参观生活老物件、农用老器具、老式家具等,让孩子们感受家乡发展变迁,感恩幸福生活,留住浓浓的乡情。
新华社发(梁孝鹏 摄)
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搭载发射天启星座十一星
11月7日15时12分,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并顺利将天启星座十一星送入预定轨道。
新华社发(汪江波 摄)
江西赣州:小蘑菇成就大产业
11月12日,在赣州市章贡区火燃村一家菌菇企业,工人查看金针菇长势。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采取“示范园+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目前,该区年产金针菇、香菇、平菇等各类鲜菇6000余吨。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山东青岛:校园招聘会助力毕业生就业
11月7日,大学生在山东科技大学秋冬校园双选会现场寻找合适职位。
当日,山东科技大学秋冬校园双选会在青岛举行,吸引了众多应届毕业生前来求职。
新华社发(张进刚 摄)
贵州丹寨:搬迁安置点 巡游庆佳节
11月11日,在贵州省丹寨县金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身着节日盛装的搬迁群众挑着传统节日用品参加“吃新节”民俗巡游。
当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金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举办民俗巡游活动欢庆苗族“吃新节”,来自四个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身着苗族传统盛装,挑着糯米、米酒、鲤鱼、猪肉等“吃新节”的必备物品,在巡游中载歌载舞,展示苗族传统节日风俗和入住安置点几年来的幸福生活。
新华社发(陆德华 摄)
山东沂源:初冬柿子加工忙
11月8日,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悦庄镇一果品合作社,工人在挂晾加工的柿子。
初冬时节,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的柿子迎来加工季,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加紧对采摘的柿子进行加工,处处可见一派红火忙碌的景象。
新华社发(赵东山 摄)
让“西安制造”再迎高光时刻
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D打印的“铝合金点阵结构”展品(11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11月6日,消防员在漠河市北极村消防救援站院内训练。
藏东脱贫影像:“指尖神韵”助力脱贫
嘎玛德勒老人和他的唐卡弟子(10月3日摄)。
今年88岁的嘎玛德勒老人是唐卡嘎玛嘎赤画派第十代传承人,被西藏自治区授予“唐卡艺术大师”“自治区非遗传承人”的称号。
近年来,西藏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技能保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8岁的嘎玛德勒在昌都市卡若区嘎玛乡成立了民族手工艺培训基地,使民族手工艺从家族作坊式的生产向集中生产转变。精湛的手工艺品逐渐走出了山沟,也带动群众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嘎玛德勒共有学员460名,其中112名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人均年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