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的高温天气仍在持续。有这样一群印刷工人,他们无需在暑气最盛的白天进行工作,而是等夜幕降临后,才会出现在工作岗位上。整座城市陷入安睡的时刻,却是他们忙得最火热的时刻。近日,劳动报记者走进上海界龙中报印务的印刷厂,跟随印刷工人们体验了印刷车间里的“火热午夜”。
印刷工序繁多
工人午夜挥汗如雨
晚上22点,印刷厂的工人们陆续到达工作单位。半小时后,做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工人们开始进入正式工作状态。晚班一般持续6—7小时,也就是说,工人们需一直忙碌到凌晨四五点。
印刷的流程大致分为:接收版面、制铝版(打版)、装纸、印刷、打包等内容,其中,印刷工序可以算得上是每天最忙碌的环节。界龙印刷厂共有6台印刷机器,其中5台都在2楼车间,1台大型的机器则在1楼的单独车间。记者采访的当晚,印刷厂接到了70多万份报纸的印刷任务,但跟平时比起来,这还算不上最大的工作量。印刷机器在运转的时候大致需要5、6个人合作,除了控制台的人员负责现场调控和校对之外,拆卷纸、上卷纸和印墨等流程都有不同的人在负责,包括报纸成品出来后的打包工作。
视频加载中...
[xss_clean]
[xss_clean]
记者走进印刷车间,瞬间感觉被一股浓浓的油墨味包裹着。原本以为,装有空调的车间应该会相对凉快一些,但始料未及的是,进入车间不到10分钟,记者的鼻尖已经开始冒汗。记者还只是站在机器旁,而有的工人则需要经常爬上爬下,对机器的运转情况进行检查。由于该机器属于大型印刷机,工人需要顺梯而上,或是操作开关进行油墨添加工作,或是等机器暂停运转的时候更换铝版。
频繁地上下楼梯,再加上心里要记清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不一会儿,工人师傅额前的头发就已被汗水浸湿,汗珠顺着脸庞一道道流下。除此之外,车间的空间也比较大,天花板离地面约9米,所以空调能起到的作用实际上微乎其微。甚至有负责搬运的工人在出汗后选择将外套脱掉,以便在搬运的时候能更好地“施展身手”。
夜班的工作
早已习惯成自然
界龙中报印务的印刷厂主要负责各大报社的印报业务,而其中多家报社都是在早晨将报纸送至读者手中,因此,上夜班便成为了印刷工人们的工作常态。“我都在印刷行业工作这么多年了,早就习惯上夜班了。”正在忙着给机器上卷纸的工人师傅介绍道,“虽然晚上累点,但是白天还是可以补觉的。再说了,下午还能有自己的时间呢。”
这位师傅姓沈,来自安徽,到印刷厂工作已经5年了,是一名操作工,每天主要负责给机器“传纸”的工序。他身材不算高大,身型瘦弱,但是搬运起新闻纸来,却是十分有劲儿。据他介绍,每卷纸的重量在半吨左右,“轻点的”一般是460千克一卷,还有500千克以上的。一般而言,一台机器一个晚上大概需要十几卷纸,最多的时候需要20卷以上。
印刷机器工作时发出的声响很大,整个车间里充斥着轰隆隆的滚轴运转声,要想和身边的人说话,得扯着嗓子喊才行。工作时,沈师傅戴上了一副降噪耳机,以防听力受损。“我们公司很人性化的,机器转起来噪音这么大,有降噪耳机的话,会对耳朵好一点。”沈师傅又补充道,“不过,上卷纸的时候可以戴一下,做别的工作最好就不要戴,不能影响工作是第一位。”
对待工作一丝不苟
严格把好每一道关
对于专门做报纸印刷的印刷厂来说,有的时候不仅需要承担本职的印刷任务,还需要担任一份“审核”的角色。界龙中报印务的业务总监袁嘉提到,这种“审核”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两道关口”的把控上。
第一道关是各报社传版过来后,印刷厂的接版人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文件仔细检查,对于文字、版面、颜色以及照片等内容进行阅览,以免出现了问题却没能及时发现。“曾经有一次,我们接收版面的人员发现有个图片不对劲,打开成马赛克了。”袁嘉说道,“这种情况就要赶紧联系报社,让他们看下问题出在哪里,及时进行补救的。”自从出现过这样的插曲,在打版之前进行阅览就显得更加紧要,因此他也会格外叮嘱接收版面的人,收到文件后都要认真检查。
第二道关是在完成打版、新闻纸传到印刷机器材上以后,印出来的第一份报纸是需要操作员认真校对的,确保没有问题才能继续印刷,而且在后续印刷中还需进行抽样校对。否则,一旦印刷过程中出现纰漏,导致报纸上有瑕疵,抛去中途耗费的纸张和时间成本不谈,还可能对报纸是否能按时送到读者手中产生影响。
“印刷过程中,大约每5分钟就要抽查一次,检查报纸有没有印刷问题,如果出现问题要随时进行调整。”身处控制台的陆敏俊师傅指着旁边一摞报纸,向记者介绍道,“这些都是有问题的报纸,比如这张的插图,颜色和正常的报纸相比就偏棕一些。”
每个夜晚,当大多数市民都回到家与亲人相聚时,印刷厂内却是灯火通明。午夜时分,虽然室外的气温已经降了下来,但印刷工人们还忙碌在岗位上,属于他们的“火热”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