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下行情和现状:大盘这两天在金融地产等权重股带领下迅速回到3150点,我目前持仓四个基金,总仓位60%,原本按计划在这个点位仓位应该为50%以下,可惜这两天的反弹半导体光伏新能源都是渣男,所以没有减仓,导致仓位超标。总之是不能加仓的了,即使金融地产权重股涨上天,我也不会追,第一我不喜欢这几个行业,第二仓位管理纪律不允许我加仓,第三我的基金操作模式不允许我追涨杀跌,既然选择了,就持之以恒。
纵观中国股市,没有一个行业只涨不跌,也没有一个行业只跌不涨,我们无法踩中涨跌的节奏,也无法预测未来的涨跌,但可以通过阶段性的仓位控制,来减少下跌带来的亏损,增加上涨时带来的额外收益,这一正一负效应叠加,就会放大我们的收益,从而跑赢市场。
这两天有朋友在纠结,是买场内etf好,还是场外etf好?我回想了一下我的投资经历,基本就是投资标的转变过程:从权证到股票,从股票到场外混合基金,从场外混合基到场外行业基。我个人认为,所有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均来自于其基金经理的能力和风格,好的基金经理会审时度势,灵活配置,适时加减仓。其所选择的标的其实不用太担心,各基金经理选择的股票一般都是市场公认的优质公司(前提是不暴雷,这个谁也摸不准),不同的就在于各基金配置各股票的仓位比例不同,最终呈现出来收益差距。相信基金经理们,不会频繁买卖,他们认定的公司股票都会长期持有,除非受到基金规模变动太大影响,或者持有公司基本面发生极大变化,才会从基金中剔除出去。所谓的主动管理能力,归根到底仍然是仓位控制能力。
混合基的基金经理风格不同,其管理的基金十大重仓股基本决定了其基金的收益度。我们觉得混合基金配置均衡,弹性不会太大,风险性相对于行业基较小。但是,我看到有些混合基,十大重仓股都是地产金融,偶尔有个白酒饮料,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其重仓股都没有变化,这样的结果,在过去的两年地产金融大幅回调的过程中结果显而易见。我从混合基转变为行业基的过程,就是对这些混合基的配置风格失去信心,其尾大不掉,调整缓慢,没有跟上市场脉搏,跑输市场。
行业基由于其性质决定了配置风格和范围,集中度高,其弹性也就大大高于混合基。但如果我们将资金分散到多个不同行业,其实我们也就是一个混合基的基金经理了,我们的仓位管理动作就是主动管理的过程。虽然我们专业能力比不上基金经理们,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基金经理们选好的股票作为标的,用我们自己固化的傻瓜式仓位管理办法来调整仓位,这样的结果,相信比混合基金被动投资更有效果。
选择行业基,当然做场内基,一是因为操作比较多一点,有时一周会出现多次买入卖出时点和机会,有时一个月都不会操作,场内基的好处就在于节约了手续费(按万2.5比例计算,买入2万块手续费5元),同时即时买入价格明确,成分收益清晰可见,不用等待T+1的数据回盘。我们可以把场内基看作股票,特殊时期可以有很好的买卖点,同时也可以当成场外基来操作,每日收盘前5分钟才做买卖操作。
最后,我想再次提醒朋友们,不要受网络专家们的影响,不要跟他们去猜涨跌,务必根据自己资金总量,选择三五个自己喜欢的行业,制定好傻瓜式仓位管理标准,严格执行纪律,做自己的基金经理,持之以恒,我们一起在未来的养老生活中再来体会成果。
(下面几张配图是让大家学习下看基金的各类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