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投资公司不良率怎么计算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投资公司不良率怎么计算以及投资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公司估值是什么意思?注册公司做股东有什么风险?现在有的银行不良率能达到10%。这么高的不良,离倒闭还远吗?不良资产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公司估值是什么意思?借用Dr2在《估值就是讲故事:创业融资与投资》一书中的定义:
公司估值是指着眼于公司本身,对公司的综合价值进行评估。公司估值是投融资、交易的前提。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是要确定公司股价与公司实际价值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值得买入;非上市公司的估值,通常发生在创投阶段,投资人要注入资金到公司,通过估值来确定应该占有的份额。不管是哪种场景,估值都是一种前瞻性的预测,要考虑公司未来的变化,可持续经营的公司才有估值的基础。
公司估值方法在很多经典的教材里,都对公司估值方法有详细的解读。
在《估值的艺术:110个解读案例》这本书里,作者总结了6种比较常用的估值方法,并对其优劣势进行了对比。
以上这些估值方法,是用于计算的数学模型。但是其实没有一个公认的能够适用所有公司的估值方式,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根据具体状况分析估值结果。这也是估值的魅力所在,我们不得不把一些定性的外部因素,与一些定量的事实数据,有机地融合在一个合适的估值模型里,以便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答案。
为了保证估值的合理性,通常会选用多种估值模型,对不同模型的结果进行评估。
而且,在实际的估值过程中,还依赖对市场的理解,对公司商业模式的认识,这是估值中艺术的部分。
如果是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最好是先不要关注股价和当前市值,以确保估值的独立性,避免先入为主。
高成长企业的估值方法在数学模型之外,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并没有确定的规则,不同的投资机构对市场的理解不同,对估值对象的判断也会不同,所以,估值常常是动态的。成长企业因为未来的市场规模、用户需求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估值的波动区间更大。就比如小米的IPO,最开始有机构预计到1000亿美元,最终定价是540亿美元,中间的差距就很明显。
针对高成长企业的估值,在《估值就是讲故事》中,Dr2总结了私募股权投资最常用的两种估值方法:
1、风险收益法其核心还是基于一定的利润倍数进行估值,只是在进行贴现时,要充分考虑到投资的风险。下图是书中提供的估值计算表格,其中50%的目标回报率,是投资机构期望的投资回报率,用于计算贴现终值。
在传统的DCF估值模型里,比较难以确定的也是贴现率,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风险收益法里,目标回报率同样会是投资人和被投资企业双方博弈的结果。投资人要考虑投资失败的风险,考虑财务数据的水分;被投资企业则要考虑股权融资隐含的成本,考虑未来再融资的股权结构,考虑公司的真实价值。最后才能得到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价格。
2、比较法这是一种快速简洁的估值方法,通过寻找与估值对象有类似特征的公司,参考这些公司的估值,这些特征包括:未来的风险、增长率、资产结构、现金流、利润率等。在《估值就是讲故事》中,对“二百七公司”的估值,就参考了H公司和P公司,最后得到一个合理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比较法进行估值时,不能但看一些关键指标,还需要从公司价值链的角度考虑估值对象与参照公司的差异,比如关键客户、供应商分布情况,运营管理能力、核心人才结构,技术储备研发能力等,都是考量的重点。
所以,比较法也有局限性,公司之间总会有差异,不太可能找到两家完全相同的公司。完全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的比较法,难以全面反映初创企业的真是情况。必须要基于公司商业模式,找到能影响公司未来业绩的核心指标,以此作为对标的关键点。
关于估值,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今日资本徐新先生在投资京东时,刘强东当时只想要几百万美元。徐新先生经过评估后说:这项目开展起来以后怎么够,先给你1000万美元,后期再追加。”估值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对私募股权投资来说,尤其如此。估值,需要讨价还价,但与商品买卖的讨价还就不一样。与估值有关的股权投资,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要实现投资人与公司的共赢。投资人能通过投资公司获得丰厚的回报,被投资公司在获得融资后,能度过难关完全蜕变,获得更长远的发展。所以,徐新先生首先考虑的是京东未来的资金需求。
投资方凭借优势一味压低估值,抬高条款,或者被估值方一味抬高价格,都很可能导致两败俱伤。典型的比如俏江南引入鼎晖资本时的对赌协议,让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高端餐饮品牌销声匿迹,同样的也有很多创始人和投资人为控制权争锋相对甚至分道扬镳的案例。
总之,说起来,估值还真是资本市场里美妙绝伦的故事。
注册公司做股东有什么风险?一般来说作为股东会有这些风险:
(1)投资不利的风险:如果公司倒闭,股东投入的越多,损失的风险就越大。比如,在公司成立时注册资金为100万,法人出资60万,股东出资40万,在将来经营出现风险,也是按照同等比例承担损失。
(2)得不到投资回报:如果经营得不好,公司没有收入或者亏损,股东就不会有收益。
(3)承担法律风险:违法经营等。
(4)内部风险:内斗、信任危机等。
现在有的银行不良率能达到10%。这么高的不良,离倒闭还远吗?谢谢邀请,实际上,银行不良资产是很多人不愿意投资银行股的的一个重要原因,业绩缺乏想象力,然后再有这么一个随时可能爆的雷,怎么能让投资人心安。
一、什么是银行的不良资产?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放出去的贷款收不回来,或者不能全部收回来,那自然就是要面临损失了。当然也包括各种质押的债券、股权、权证、不动产等抵押物等等。上世纪末期,我们的银行业引进了国外的风控理念和机制,把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等5个风险等级。其中次级、可疑、损失都算作银行的不良资产,
银行对各类不良资产的专项准备金提取比例分别为: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
对于不良资产,只是从风控角度和会计角度而言,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不可收回,银行也有各种应对处理措施,比如加大催收力度、事实债转股,抵押物司法拍卖等等。银行的资产保全部门就是做这个的,一旦银行发生不良资产,资产保全部就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清收、诉讼、查封等措施,更会根据情况,将不良资产会转让给专门的处置机构处理,即资产管理公司。
二、银行的不良资产情况到底如何?数据显示,从2016年第四季度末开始,我国银行业不良率连续五个季度稳定在1.74%,未出现增长,2018年第一季度银行业不良率微升至1.75%,打破稳定态势,截至2018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万亿元,不良率1.89%。
进入2019年以来,包商银行、锦州银行都曾经出现大量不量资产,最后包商银行被接管(实际上就是破产了),而不少地方的小银行也是不良率季不断攀升,比如今年4月份,国家审计署发布的报告就指出,有多家商业银行的资产不良率高达20%以上,高的甚至达到了40%,这种的确距离倒闭就不远了。看着好像危机重重,但总体而言,在我国4000多家银行中,总资产规模250万亿这样巨大体量中,六大国有银行牢牢占据主体,且2019年二季度以来,不良资产比例明显有所下降,个别地方性银行因为经济压力出现暂时的困难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而且,《银行存款保险条例》足以保证普通储户的安全,没必要过于忧虑。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不良资产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水果店碰伤的、坏了一半的果子都是“不良资产,打折处理,有商家把它们削皮、切成果盘,或者榨成汁,卖相变了,身价倍增。这就是典型的不良资产盈利。
不良资产处理的盈利模式有几种:
一、回归账面价值:如,4亿从借款方盘过来10亿的不良贷款,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跟催、收债活动,把10亿贷款本金收回来了,除去成本,差额都是利润。
二、加价卖:参加不良资产处理的活动,低价买入,加价转手卖,差额就是利润。模式和经销商类似:进货、加价卖。
三、股权升值:如果5个亿买回来10亿资产的股权,对公司进行盘整:1、剥离公司的不良资产,置入其他优质资产;
2、重新定义公司的核心战略业务,将效率低下的业绩剥离,重点发展保留的核心战略业务。公司ROE也就提升了。
3、对组织进行优化,保留效率高的组织、合并业绩低的组织;对人员进行优化、开发,挖掘潜力、创造更多价值。
4、公司品牌形象重新定义:寻找合适的诉求点,对外广告展示。
这么看上去,是不是像“大白马”了?股价涨一涨,就远不止10亿了吧?
就如:旧时风尘女子难嫁高门,想操作的话,先将她“赎身”,送去学艺、拜名门干爹;然后再和高门结亲,不就匹配了?
四、置换利率:用高利率置换低利率贷款资产。如:有人6%利率从银行贷款,期满还不起债,另找资金方用15%的利率借款还银行的债。而后资金周转开来,还上了15%资金方的本息。该资金方就有9%的毛利。
不良固定资产的处置,需要重新规划:以前公司附近,有个老工业城,房子破破烂烂、人烟稀少。可以说,这是不良资产了。后来,有公司以不高的价格就买下了它,他们推平旧房子,建新房子,一楼是门面,做成漂亮的步行街,人气旺,资产升值不少。
总结:
不良资产因其硬伤的存在,通常价较低。通过一系列的“化妆”令其归原值或升值,自然能盈利了。重点在于:要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手”。
好了,关于投资公司不良率怎么计算和投资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