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企业巧用期货战疫提高产业链客户“免疫力”
疫情之下,实体企业普遍经营压力沉重,且面临着未知的价格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现货企业巧妙利用期货市场,抓住时间窗口,通过模式创新,提升产业链客户“免疫力”。其中,上海纺投贸易有限公司是典型。
上海纺投是上海国资委直属大型国企东方国际集团全资子公司。其业务主要涉及棉花等大宗商品的进出口、转口贸易等,年经营棉花逾20万吨,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近200亿元。在利用棉花期货、PTA期货等品种上颇具心得。
抓住“籽棉套”
时间窗口
在节后2月3日恢复交易之前,上海纺投业务团队在与江苏、安徽、湖北等内地多家纺织企业客户进行沟通中发现,部分企业棉花库存仅可维持一周,且在现货市场停止交易、公路跨省物流受到严格管控等背景下,产业链下游对于棉花采购异常焦虑。
上海纺投认为,郑棉期价在节后存在惯性寻底的可能,但低位同样是采购良机,后市随着疫情的拐点可能也是棉价拐点,因此上海纺投为一些下游客户定制了应对解决方案。
随后市场发展一如预期。受春节假期疫情发酵影响,节后国内大多数品种价格都大幅探底,棉花期价也不例外,郑棉主力2005合约以跌停收盘,此后一天又大幅低开,创出12130元/吨的近4年新低,不过随后几天也出现了修复性反弹行情。
此时,上海纺投通过自己的“籽棉套”模式在收购环节对棉花资源适时套保,锁定加工利润,按照点价销售的既定方案,节后在期货市场及时进行低位平仓操作。所谓“籽棉套”是上海纺投2019年推出的创新业务。在收购环节结合籽棉、棉籽、期货盘面、质量升贴水等因素确定套保成本锁定利润。该业务将籽棉收购与期货市场密切联动,提前套保,指导收购,锁定利润。经过在新疆图木舒克市东方前海棉业的试点,这种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这种模式,上海纺投在2月3日和2月4日棉花期货价格低位,分批为江苏海达纺织平仓了600吨棉花,确保其一个月用棉量。为解决省际公路无法正常运输的难题,上海纺投积极联系新疆铁路部门采取铁路运输送往内地,后又及时通过短驳将棉花送至工厂,确保工厂能够生产。此外,上海纺投还在低位平仓了300吨棉花,确保了安徽东至双江纺织半个月的用棉量,并为其垫付了400多万元资金,及时通过铁路将棉花发运,为双江纺织及时复工提供了支持。
“我们针对疫情较为严重的湖北地区客户,采取了延长合同履约期限、减免服务费用等一系列支持措施。”上海纺投相关负责人介绍。
未雨绸缪解决资金难题
目前,涉棉企业已普遍参与期货市场,以标准仓单形式存在的现货越来越多,截至2020年2月14日,郑商所棉花仓单突破4.25万张,合计170多万吨,持续刷新历史纪录,占同期整个棉花商业库存比重逾30%。
为顺应市场期现结合趋势,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依托现有的仓单交易模式,在2019年引入浦发银行参与,推出标准仓单买断式回购业务模式。客户可以与银行直接对接,实现资金T+0划转,可当天获取融资款,并在企业采购、销售和盘活库存等环节引导仓单融资资金成本下行,达到了增效降成本的双重效果。
基于此业务,2020年春节长假前,上海纺投为应对节日长假期间潜在的行情变化风险,于1月21日通过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交易了4493.944吨棉花仓单,并于当日获得了逾5000万元流动资金。春节假期后,期货盘面受疫情影响开始发酵,此时上海纺投已经拥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应对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