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断供(理财中途断了)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

伴随着居民财富增长和养老储备意识的不断提升,如何管好“钱袋子”是投资者普遍关心的话题。

央行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住户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30.2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9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存款增加的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

4月26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谈到存款增加现象时表示,银行存款增加是市场化行为,消费者综合考虑风险收益的匹配性,一部分理财产品转移到了存款上来。

从整体资产配置来看,居民投资风险偏好趋于保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发布的《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银行存款类、公募基金和债券是2022年居民投资比例最高的三项资产。

展望未来,有分析认为,在各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支持下,消费与投资信心恢复,企业活力增大,定期存款占比将波动下行,存款定期化趋势可能会有所改变。

多因素推升居民储蓄

住户存款大幅增长再次受到关注。前述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从单月来看,住户存款1~3月每月分别增加6.2万亿元、7926亿元和2.9万亿元。

对此,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当前住户存款增加较多,主要受住户投资、消费状况的影响。一方面,疫情对一季度的住户消费有一些影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消费尚未完全恢复,消费减少,相应的存款就多一些;另一方面,居民的风险偏好降低,资管产品投资增长放缓,推动住户存款增加。3月末,住户投向资管产品的资金余额是41.59万亿元,比年初减少了1.4万亿元。

在住户存款持续增长的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亦不断加深。多家上市银行披露的2022年年报显示,零售定期存款占比提升,存款定期化趋势较为明显。普华永道发布《2022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报告也指出,银行的负债规模稳步增长,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

存款定期化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薛慧如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在疫情影响和防控措施下,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叠加居民对经济前景以及收入水平的预期不佳,居民消费减少,预防性的定期储蓄增加;其次,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和停贷断供事件的发生使得居民购房意愿显著下降,购房支出大幅减少,这部分资金也转化成了储蓄;最后,由于资本和债券市场的波动,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理财产品也经历了“赎回潮”,导致原本用于投资的资金也转化成了储蓄。

记者采访了解到,存款定期化趋势自2019年末初现端倪。兴业研究国内宏观分析师张励涵告诉记者,存款定期化趋势从2019年第四季度就开始逐步显现,在2020年疫情冲击发生后,存款定期化趋势愈发凸显。分部门来看,较企业存款而言,居民存款定期化趋势更加明显,是拉动居民及企业定期存款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

“总的来看,近年来,存款定期化源于多个方面:一是季节性趋势,从往年数据来看,每年年初尤其是1月的存款增加较多,其中定期存款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增长;二是防御性储蓄增加,疫情期间居民防风险意识提升,预防性储蓄上升,疫情防控优化之后,居民对未来经济增长与收入恢复预期的信心尚有不足,消费开支相对减少;三是金融市场波动影响,金融投资机会较少,理财产品赎回增加;四是部分银行小幅上调定期存款利率、推广大额存单与结构性存款产品等揽储行为,增大了居民与企业长期储蓄倾向。”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分析称。

展望未来,王运金认为,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内需恢复,居民与企业收入逐步增长,加之央行维持流动性合理宽裕,加大信贷投放,信用派生速度有所上升,预计我国存款规模将稳步上行。同时,在各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支持下,消费与投资信心恢复,企业活力增大,定期存款占比将波动下行,存款定期化趋势可能会有所改变。

“从银行端来看,预计存款竞争激烈程度可能会有所提升。从结构来看,在存款竞争持续和按揭贷款重定价的驱动下,银行将通过压降长期限高成本存款、管控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提高活期存款占比、以及优化存款利率定价等措施来合理控制存款成本。”薛慧如补充道。

资产配置应参考市场环境

一边是定期存款占比不断攀升,另一边是存款利率持续下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居民资产配置所面临的“窘境”。

整体来看,受多种因素影响,居民理财偏好趋于保守。根据《报告》调研结果,居民的理财产品配置偏好比较集中且相对保守,银行存款类、公募基金和债券是2022年居民投资比例最高的三项资产。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路宜桥向记者指出,2023年一季度,银行理财共有7197只新产品发行,环比增加742只;存续产品达到33821只,环比增加1038只。此外,一季度,公募债券型基金的发行规模为1682.6亿元,同比增加69.1%,并且为近十年一季度的最高值。而反观主动偏股类基金,一季度共发行538.5亿元,同比减少42.2%。

2023年2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蚂蚁集团研究院、蚂蚁理财智库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系列报告》(以下简称“《家庭财富指数报告》”)显示,由于2022年受到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家庭的风险意识以及避险意愿相对较高,更青睐于保险年金产品以及抗通胀的贵金属资产。

“居民财富规划中低风险投资比例增加、高风险投资比例减少可能基于两方面原因。”路宜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疫情期间我国平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仅为6.3%,低于此前9%左右的水平,居民收入增速放缓降低了疫情后居民的投资意愿,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产品的投资;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大多资产的表现不如人意,很多投资者的资产在此期间缩水。植信投资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第四期植信中国财富指数报告》显示,居民财富的保值压力继续增大,在统计周期内,家庭财富净增长比例有不同程度降低,金融投资收益减少是导致家庭财富增长放缓的首要因素,总资产在2000万元以上的家庭对各类风险的担心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除了增加中低风险投资外,居民在资产配置过程中也更注重金融资产风险的平衡和法律税务等相关问题。植信投资研究院在相关报告中指出,2022年下半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呈现出以下变化,一是家庭财富规划意识增强;二是投资者对房地产投资偏谨慎,2023年对房地产金融资产信心上升;三是为平衡金融资产风险,投资者在流动资产中增持黄金;四是信托投资者信心回暖,资产管理信托和资产服务信托有望成为行业发展亮点;五是投资者对专业机构的信任度提高,对理财顾问采取“先选机构、再选顾问”的方式;六是中等风险偏好的人群同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合作的意愿相对高于高风险偏好人群;七是法律、税务等专业增值服务受到更多关注;八是市场对部分资产“触底反弹”存在预期,投资者对2023年流动资产投资较为乐观。

《家庭财富指数报告》也指出,随着财富的增长,家庭资产配置需求日益增强,在行情不断调整中,家庭投资决策也随之不断调整,家庭资产配置意识以及养老储备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家庭投资理财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那么,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居民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存款利率和其他投资利率,都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居民需要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策略的选择。现实情况是,在市场整体无风险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很难再去追求以往的高收益。

在路宜桥看来,根据近两年的统计情况,高净值家庭对中高风险产品的投资比例由40.0%降至29.1%。因此,在市场风险偏好仍然较低的情况下,目前居民投资可能仍以银行理财、保险、中低风险的公募基金等作为主要配置方向。随着居民收入和资产在经济恢复中逐渐提升,其风险偏好也将逐步回升,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居民的资产配置的重心有望向权益类资产转向。

精密光学影像测量仪

测量检测仪器

影像测量测试仪

质量光学影像测量仪

上一篇: 理财搞笑段子(最有创意的理财段子)
下一篇: 理财新规信托理财新规信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