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家公司披露利润分配预案高送转遇冷现金分红火爆
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晚20点,A股共有458家上市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349家上市公司在年报发布的同时,对外披露了2019年利润分配预案,占比达到76.2%。其中,348家上市公司拟进行现金分红,比例接近100%。现金分红成为已披露2019年利润分配预案上市公司的标配。
现金分红为主
从现金分红力度看,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超过1元的上市公司有241家,占比达到69.25%。超过3元的有92家,占比达到26.36%。超过5元的有45家,占比达到12.89%。海螺水泥、中国平安、济川药业、招商银行、中国太保、深南电路、西藏药业、万科A、中信特钢、双汇发展等18家上市公司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超过10元。
从行业分布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有44家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共有25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医药制造业各有21家。这些行业涉及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居前。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上市公司在发布2019年利润分配方案的同时,还对外披露了未来几年的分红回报规划。根据规划内容,不少公司表示未来几年将维持“大手笔”现金分红态势。
举例来看,奥士康近日对外发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2.76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11.98%。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公司同日披露未来三年分红回报规划公告称,未来三年股利分配主要采用现金股利的方式,目标比例为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同时公司根据累计可供分配利润、公积金及现金流状况,在考虑现金分红优先及保证公司股本规模合理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发放股票股利方式进行利润分配。
高送转明显遇冷
与上述大规模现金分红不同,发布2019年年报高送转预案的上市公司寥寥无几。数据显示,上述已发布2019年利润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中,47家上市公司拟在报告期内进行高送转,占比仅为13.5%。其中,46家拟在高送转的同时,还进行现金分红。这些公司发布预案后,股价随即出现大幅拉升。
不少发布高送转预案的上市公司为次新股。这些公司由于送转比例较大,发布预案后,随即就收到交易所关注函或问询函。
举例来看,主营维生素类保健食品和咖啡因类食品添加剂的上市公司新诺威,于2019年3月登陆创业板。公司于近日发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2.57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22.05%。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4元,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1股,成为目前为止2019年年报高送转力度最大的上市公司。新诺威在发布高送转预案的当晚,就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
公司在回复交易所关注函时指出,除2019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5000万股新股外,公司股本自整体变更以来未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增加,公司认为相对于目前经营规模,公司当前股本规模较小。本次转增的实施能够壮大股本规模,使股本规模与公司目前发展阶段相匹配,具有必要性。
从已发布高送转预案的上市公司业绩看,多数发布高送转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率较高。以开尔新材为例,2019年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总收入6.85亿元,同比增长136.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5785.68万元,同比增长180.94%。公司拟以2019年12月31日的公司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62元,同时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8股。
需与经营情况匹配
从A股目前的股息率看,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收盘,A股近12个月以来,股息率超过1%的仅有1204家,占目前A股总数量不足三成;股息率超过3%的有360家,占比不足一成;超过5%的仅有121家,10%的仅有11家。1042家上市公司近12个月股息率为0,说明近一年来近三成上市公司对股东“一毛未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上市公司是否应该现金分红,要视公司经营特点和发展阶段而定。成长性较好的科技类公司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未来的研发活动中去,很少进行现金分红,股东也是能理解的。
对于现金分红对股价的影响,盘和林指出,短期内,实施现金分红的公司股价会下跌至除权价,投资者税后得到的分红现金少于股价下跌得到的现金,特别是短期投资者这种情况更明显。但是,根据股利贴现模型,分红增加会相应增加股票内在价值估值。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对股东对现金回报,可以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等信息,更体现了上市公司对股东的重视程度。
而针对高送转的作用及目前的现状,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指出,对股本规模比较小的公司而言,高送转是扩大规模、改善股本结构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高送转被打压逐渐趋冷,主要和很多上市公司将高送转变成一种题材进行股价炒作有关。但其实,高送转对公司基本面并没有改善。高送转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填权”概念炒作过盛,才会有一系列监管措施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