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保有控:优化信贷结构主导原则
有保有控:优化信贷结构主导原则 更新时间:2010-3-7 0:21:27 2009年,9.6万亿天量信贷投放之后,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信贷结构的走向。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2010年在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的同时,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有效缓解农户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强化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有保有控、区别对待’将是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主导原则。”3月5日,一位股份制银行高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
实际上,两会期间,有关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代表言论屡见不鲜。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信贷受到控制之后,各家银行都去照顾大企业,将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困难。要让大企业到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不要叫它们去占贷款规模,腾出贷款给中小企业。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业要支持配合产业结构调整,调整自身信贷结构;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要联动,这样银行才能赢得主动。”
信贷结构
“过去信贷结构对经济结构造成最大影响就是绝大部分贷款投向了国有企业、重化工业、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受到了挤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黄益平称。
2009年,中国银行业信贷投放竞赛中,作为监管者的中国银监会也曾多次对商业银行作出信贷结构风险提示。实际上,去年以来,银行业新增贷款大量投向了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业、集团客户等领域,贷大、贷长和信贷集中的问题越发突出。
央行200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09年全年9.59万亿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为6.69万亿,占到全年新增贷款的69.76%。
从投向上看,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四大行业,全年投向上述四个行业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分别为2.5万亿元、6404亿元、6013亿元和5025亿元,占全部产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50.0%、13.1%、12.3%和10.2%。
基础设施贷款占到全年新增中长期贷款的50%。黄益平分析,“这反映了大部分银行信贷资金投向投资型领域,这些领域多为国企、大型企业集中的领域。”
与此相对的,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再度破题。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全年新增3.4万亿元,年末同比增长30.1%,增速比年初高16.6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41.4%,增速比年初高34.2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缺口看似在总量上有所缓解,实际上其结构性、有效性与可持续性是要作进一步斟酌的。
从结构性上看,以2009年上半年为例,上半年7.37万亿元贷款增量中大型企业占47%,中型企业占44%,而小企业仅占到8.5%的份额,真正需要得到帮助的小企业并未太多感觉到政策的温暖。
另一方面,银行信贷资金争相投向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领域。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1月底,各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已达6万亿元左右,80%为项目贷款;一些地方政府依托政府融资平台等方式大量举债。一位股份制银行副行长向本报记者直言,2009年全年将近10万亿的新增贷款中,至少有40%-50%投向了政府背景的融资平台。
同时,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市场的逐步复苏,房地产贷款的投放力度不断加大。记者从银行业人士获得的数据显示,2009年末银行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逾7万亿元,同比增速达38.1%,全年房地产领域贷款增量2万亿,是2008年增量的4倍。
风险链条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业应当意识到,信贷结构比信贷规模更重要。”
在闫冰竹看来,信贷结构直接影响经济结构,信贷结构失衡,往往会导致某些行业过度“膨胀”、薄弱环节越发“消瘦”,将进一步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当前,部分产业资金支持不足和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并存,大型企业流动性充裕、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应当更加重视优化信贷结构。
同时,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领域的贷款风险也被监管层警示。
今年1月底,银监会2010年第一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刘明康再次强调要全面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切实防范大额集中度风险。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加强对房地产贷款业务的监督管理和窗口指导。
一位股份制银行高层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性隐忧,直接关系到未来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安全性。“地方政府依靠投资拉动GDP增长,投资只能寄托于未来财政增量偿还,而核心焦点在于地方财政的增量在哪里;而未来地方政府财政增长受制于各省市的债务结构。”
“2009年激励政策之下,各省,各市,各县都想做事,但大家一哄而上是有问题的。客观上各个地区的债务资源一定是不同的,东部省份和资源较丰富的省份相对较好。”上述股份制银行高层分析,政府负债是结构性的:资源丰富的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的地区就没有问题,相反是有隐忧的。
而对于房地产领域的风险,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坦言,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正显著上升,2009年按揭贷款业务中的不审慎行为所蕴含的风险及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链条效应可能重现。
除上述风险外,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加快行业信贷风险暴露。
据一位国有大行人士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19家主要中资银行对炼焦、有色金属和水泥制造等过剩产业和行业的贷款增速分别为28%、27.5%和41%;而在个别过剩行业不良贷款出现上升势头。
优化调整
“银行业作为服务业,其信贷结构转型必须与产业结构调整联动起来,这样银行才能赢得主动,否则等这一轮经济周期结束后再去调整,就会很被动。”阎庆民一句话道出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的紧迫性。
实际上,早在2009年12月23日,央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成为2010年各家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的指导性文件;《意见》明确禁止对国家已明确为严重产能过剩的产业中的企业和项目盲目发放贷款。
此后,央行公布的200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使贷款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3月1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求是》上发表署名文章,要求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将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项目,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同时要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对出资不实、不到位的平台公司,严格限制贷款,并落实好已发放贷款的保全措施。原则上,不得发放过桥贷款。还要尽快消除一切限制民间投资进入的不合理障碍。
同时,银监会为加大对小企业和个体创业者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求今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要确保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投放的增量要确保不低于上年。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张静表示,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做到“紧中有活”,不搞“一刀切”,重点做好信贷结构调整工作。要做到“紧中有进”,进一步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服务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
而针对信贷结构中期限不合理和房地产贷款风险,阎庆民表示,信贷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就是降低中长期贷款比重,银行出于流动性考虑,根据银行服务对象,按期限结构合理调整,如可要求资本充足率低的银行中长期贷款比重不能太高;另外,在房地产贷款分类中,要提高个人按揭贷款比重,适度控制开发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