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钢铁业产能急剧扩张时代已结束
张晓刚:钢铁业产能急剧扩张时代已结束 更新时间:2010-3-15 4:09:21 作者 邓瑶
3月9日,本报记者在辽宁代表团驻地北京职工之家宾馆“巧遇”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
“据说鞍钢重组攀钢的具体细节已经确定了?”这是本报记者的第一个问题。
张晓刚没有回避:“是有这么回事,但还没最终确定。”
接下来,张晓刚回答了本报记者关于钢铁业结构调整、兼并重组、铁矿石谈判等提问。
亟需结构调整
《21世纪》:目前,钢铁业经历过艰难时期后开始复苏,同时出现一些新问题,一些老问题也更加凸显,您认为中国钢铁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张晓刚:中国钢铁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结构调整,其中的关键是加快我国现有钢铁企业整合,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集中体现在钢铁产能总量过剩,低水平产能比重过高;企业规模小而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上。因此,加快现有钢铁企业整合,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处在集中度提高的历史阶段,不能仅把产能增加作为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目标,还一定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企业竞争力提升。
鞍钢的目标是到2015年,年产钢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10位,成为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大型跨国集团。
《21世纪》:很多人提出我国钢铁业必须转型,你认为,钢铁业在未来发展将呈现哪些特点?
张晓刚:我国钢铁工业产能急剧扩张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钢铁工业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任务。
未来中国钢铁企业在技术创新和降低生产成本上将会投入更多的资源。
钢铁企业之间协同发展的战略行为可能不断增加。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域的钢铁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将会不断增加。
同时,中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主动性将会不断增加。被兼并对象为寻求生存与发展空间将由过去被动的“被兼并”转向为主动寻求或选择兼并重组企业。
此外,随着中国铁矿石、焦炭资源的稀缺和价格的上升,中国钢铁企业应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建立更为广阔的资源供应渠道。
沿海转移需严控产能
《21世纪》:目前,中国钢铁产业政策提出钢铁产能向沿海转移的战略,很多人认同这一观点,这一战略在理论上获得很大支持,但是,向沿海转移,可能会引起更大产能过剩。你如何看待这一战略?目前,国内钢铁业发展形势,是否具备向沿海转移的配套条件?转移过程中,哪些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张晓刚:我国目前钢铁产能约7亿吨,而且还有继续发展的势头,伴随而来的是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在合理利用境内外两个资源的原则指导下,由于国内资源不足,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越来越高,2009年达到62%。中国钢铁行业向沿海转移的战略是十分适时和必要的,同时这也适应了与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和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居的现状。
我认为,钢铁业在向沿海转移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停、关产能与新建产能的匹配,使新建产能等量或略低于所淘汰的落后产能;其次,向沿海转移的过程中,要考虑市场条件是否配套,向消费地区转移,不能向市场饱和地区转移;同时要考虑转移过程物流能力是否配套。
鞍钢的鲅鱼圈项目,目前已成为国内沿海钢铁基地的典范。
《21世纪》:鞍钢在福建新建了一个基地,能否介绍一下这个基地的发展计划?在目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再建新基地是不是与国家政策冲突?
张晓刚:并不冲突。这是鞍钢实施由内陆向沿海发展的战略布局步伐。在该战略布局的基础上,鞍钢在福建莆田建设了冷轧钢板工程,消化了热轧产能,延伸了钢铁产业深加工链条。
长协矿或有意外结果
《21世纪》:铁矿石谈判这个问题比较敏感,短期内也许无法改变被动局面,但依然请你谈谈,在铁矿石谈判上,我们应该如何走下去?
张晓刚:目前,中钢协开始整顿铁矿石市场,这项工作将有利于公平的市场环境的形成,有利于铁矿石谈判的“中国模式”的形成。鞍钢高度关注铁矿石谈判之事,并积极配合,希望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开发,使自产矿和进口矿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钢铁业必须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长远战略。
《21世纪》:你预计今年谈判会有什么结果?会不会在4月1日准时出结果?
张晓刚:结果可能会出乎意料,去年,行业预计铁矿石涨价20%,现在可能不会是这个涨幅,但具体还要看谈判结果,预计会在4月1日结束谈判。但我个人没有亲自参与这个事情,也没问过,其他不太好评论。
《21世纪》:鞍钢与澳大利亚金达必公司的铁矿石合作项目,目前有什么进展?
张晓刚:与金达必合作的卡拉拉铁矿已于2009年11月28日正式开工,当前重点工作是全力支持项目按进度推进,早日建成达产。同时,近期鞍钢和金达必签署了新的合作备忘录,明确了未来双方继续在资源及深加工等方面合作的战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