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年内两次加息的困惑与思考
对年内两次加息的困惑与思考 更新时间:2010-12-27 8:01:18 刘纪鹏 今天,年内第二次加息正式启动,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上次加息是在10月20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也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究竟该如何看待连续两次加息呢? 笔者认为,人民币相对美日货币0.25%的基准利率,无论从价值洼地还是搏取价差的角度看,加息都势必会引来更多的热钱。美国那边一次又一次的量化宽松、印绿票子,并且不知道还要量化宽松多少次;我们这边却一次次的加息、接收绿票子,也不知道要多少次,承受美元必然贬值和中国通货膨胀的风险。这一局面令人十分忧虑。 央行结算接收绿票子的主要手段就是被动的印刷红票子,结果是,加息的初衷是吸收流动性却招致更多的流动性。为什么不从源头抑制流动性,并把已生成的流动性通过直接融资方式引入到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偏要通过加息养大“货币老虎”呢? 今天的中国同当年日本面临货币升值压力和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并不一样。当前在中国,在央行钱多的同时我们同样有众多像京沪高铁、大飞机和通用飞机这样的项目,另外还有800多个百万级人口城市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众多村镇的城市化所提供的好项目。 吸取两年来为共同应对次贷危机我们与美国同舟共济的教训,抓住美国目前财政危机的机遇让央行的“水”和资本市场的“面”相融合,让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实现对接。在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尽快推出积极的股市政策,做大中国的经济总量,就会把两个难题变成一个优势。 导致中国通胀的真正原因不是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而是美国向全世界转嫁危机的货币政策。美元通过外汇储备方式入境进而导致中国央行大量印刷红票子。过去两年中国央行天量投放货币,导致本国流动性过剩,目前又试图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从商业银行和老百姓手里回收,继而成为最大的流动性回收者。 然而,这些措施却是治标不治本,为何不从源头通过采用“宽出严进,化汇为产”的外汇管制政策从源头堵住?为何不通过采用积极的股市政策从间接融资和直接投资的转换来消化流动性呢?难道只有加息这一剂药方吗? 如果政策对头,通过“花掉绿票子,回收红票子”和“宽出严进,化汇为产”的外汇管制政策调整,顶过这几个月,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能否再现? 我们应认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现代市场经济中我们能回避通货膨胀吗?第二,让储蓄率去追通胀率人们就会去把钱存银行吗?第三,与通缩和为防通胀而滞涨相比,我们今天面临的通胀是否是最佳的被动选择?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