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的2021年,目前已有多国有消息称即将或者已经进入负利率时代,并且开始收紧政策应对利率持续下行。比如英国央行行长称,英国正在为负利率做准备,量化宽松措施将于今年年底结束。
尽管我们还未出现零利率或负利率的现象,但未来发展趋势也是大概率不可避免的。有人说:利率负向增长,我们存蓄在银行的钱面临贬值,该怎么办呢?普通人还有什么理财方式呢?
在市场中,负利率指的是市场利率为负值,不过有名义利率和真实利率之分。当你你去银行存钱,柜员告诉你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就是名义利率。可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CPI)时,真实利率就是负利率。
那么,为何都会进入负利率的时代呢?其实当国内经济发展迅速时,高收益项目一抓一大把,银行也愿意用高名义利率来吸储。可到一定时期后,机会变少了,收益低了,利率自然就会降低,直到降为负的名义利率。
我们目前虽然还没有进入负利率时代,但是在全球降息的背景下,利率变为负值只是时间长短问题。比如当初某宝的收益有史以来第一次跌破2%就是个标志。
其实,我们思考问题要敢于推翻惯性思维,那么这个问题的假设前提现阶段到底对不对?根据我的观察,我们短期是没有通胀压力,如果不是前段时间的猪肉,大概率会在2018-2019就能看到接近0的CPI,为什么?
也就是说,钱越来越不值钱在货币供应收紧以后并不成立,因为居民部门的高杠杆导致消费能力非常欠缺,供需关系决定了通胀不会太高,即便你原材料涨价,末端居民消费端不行也白搭,除非拉闸限电强制压缩产能达到新的供需平衡,才能拉起来通胀。
此外,不管是通缩引发的产能过剩出清,还是明斯基时刻引发的金融危机出清周期,都是流动资金更加稀缺,俗称现金为王,抵御不确定风险最好的方式反而是高流动性类资产。
首先我想说的是,再怎么负利率,钱还是值钱的。比如现在货币基金的年利率是2.5%左右。一年要是能存上2万元,那么大概的年收益是500元,能够吃几顿金拱门了!
无论是否已经负利率,你都要稍微控制点自己,只用在平时生活上,这些钱还是负担得起的,当稍微有些存款了,就去银行把钱存起来。存钱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这是一个人的责任担当,也是未雨绸缪的表现,毕竟理财方式多种多样的。
1、大额存单:就是定期存款,收益比普通存款高,保本保息,还有存款保险作为保障。可以提前支取,支取金额为万元的整数倍,最低一万元,也可以换开纸质存单。一般20万就能放大额存单的。它比普通的定期存款高。
2、储蓄国债:这个也是无风险的,就是存款期限长3-5年,持有到期就能获得本息。从2020年10月份销售的电子式储蓄国债来看3年期票面利率是3.8%,5年期票面利率是3.97%,目前各大银行和柜面一般都有销售的。
3、结构性存款:这个有一定风险的,但是风险并不大,能保本的。结构性存款把产品分成了两个部分:基础存款+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主要指利率,汇率,商品,指数等高风险衍生产品。
4、FOF养老混合型基金:FOF基金中基金,它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其它基金的基金,并不直接投资股票和债券。FOF基金的优势是风险小,通过基金管理者买入的一揽子基金,能均衡配置账户资产,有效规避系统性风险。它的缺点是有封闭期,流动性并不好。
当然,为了要抵消“负利率”的风险,我们还要学会合理配置资产,不同的资产收益率不同,风险也不同,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如果你会投资基金或股票,那进入低利率时代后,不仅是个挑战,更个是机会。